記者蔡孟修/花蓮報導
太魯閣是夏日消暑的旅遊勝地,壯麗的峽谷美景,震撼遊客視覺,山谷間流水潺潺,綠藍交織的波光水色,有如寶石般耀眼。其中白楊步道就是個秀水明山的避暑勝地,即使歷經三年的沉寂,風采依舊,在去年重新對外開放後,民眾也相繼前往一探白楊雙瀑及水濂洞的神秘面紗。
花蓮太魯閣白楊步道是中橫的著名景點之一,曾被英國雜誌Virgin Travel Insurance推薦為全球必訪十大景點之一,但由於2009年風災蹂躪,導致明隧道上方岩盤大幅崩落,白楊步道入口處被迫封閉,直至2012年7月才又重新對外開放。
▲白楊隧道入口會經過第一座隧道,總長約400公尺左右,洞內有許多蝙蝠群聚,民眾至此尋幽訪勝務必攜帶手電筒以確保安全。(圖/記者蔡孟修攝)
太魯閣晶英酒店副總監趙嘉綺表示,白楊步道其實是水利建設的產物,1984年台電開發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所建的施工道路,原先有意在此建立水壩,但後來經環境評估,擔心導致下游河床乾涸而影響太魯閣景色,因此該就畫就此作罷,而當初所留下的工程道路及開鑿痕跡就成為今日眼前的美景。
白楊步道總長2.1公里,步行來回約2小時,入口位於中橫168.7公里處(明隧道內),從太魯閣晶英飯店徒步至此約10分鐘左右。入口必須經過第一座隧道,總長約400公尺,內部沒有照明設備,沒帶手電筒只能冒險摸黑行走。
由於步道乃沿山壁開鑿而建,因此沿路「依山傍水」,一面懸崖峭壁、一面深谷激流,一路上峰巒疊嶂、水色碧綠,走上一趟白楊步道即足以滿足遊客的視覺饗宴。步道內一共有8座隧道,從每座黑暗的隧道走出,又是另一番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傑作,讓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獨特體驗。
▲河谷水質清澈,大多呈現藍色或綠色,非常美麗。(圖/記者蔡孟修攝)
這條步道最著名的景點莫過於白楊瀑布與水濂洞兩大景色,途中經過歷經白楊橋便可看見白楊雙瀑從山頂飛濺而下,由於地形因素,因此瀑布分為兩段。民眾可從一旁的吊橋走到觀景台,可同時欣賞白楊雙瀑及白陽橋下的斷瀑景色,飄裊的水霧在陽光照色下,不時可見到彩虹,而在一旁奇岩巨石的映襯下,彷彿人間仙境般,景色美不勝收。
▲走出白楊橋便可遠眺白楊瀑布。(圖/記者蔡孟修攝)
▲斷瀑濺出的水花經過陽光直射後,常可見到彩虹的蹤跡。(圖/記者蔡孟修攝)
走過白楊橋,代表壓軸美景在即,水濂洞就是位於第8座隧道,由於昔日台電施工時意外鑿通了地下水脈,導致湧泉從隧道內傾瀉而下,有如一片片的水濂般,因而得其名。隧道內湧泉清澈冰涼,在洞口外便可感受到消暑涼意,而洞內湧泉四處分布,因此建議民眾帶件雨衣。
▲水濂洞入口的泉水都是由洞內湧出,水質清澈見底,冰涼的暢快感讓許多民眾忍不住赤腳玩水消暑。(圖/記者蔡孟修攝)
水濂洞總長大約60公尺,水濂大多集中於後半部,站在湧泉下宛如天然SPA,一道道強力水柱打在身上沁涼暢快,腳下的泉水更是用「冰」來形容,即便炎炎夏日,在洞穴內待久還會直打哆嗦。
▲昔日台電鑿穿地下水脈,因此湧泉從洞穴頂端傾瀉而下,形成另類的奇景,洞內也彷彿變成一條人工河流。(圖/記者蔡孟修攝)
▲大量的湧泉多集中於洞穴後半部,走出洞穴便是懸崖,而左側本來有道路可連通第2水濂洞,但因為洞口坍塌後,就不再開放通行。(圖/花蓮縣政府)
原本第8座隧道還可繼續通往第2水濂洞,但隨著洞口坍塌後,就沒有再清理後半段堆積的礫石,美景只能成為回憶。白楊步道雖然是觀光景點,但生態尚保留完整,沿途有各式蝴蝶、蕨類、苔類等植物,洞內也有成群蝙蝠棲息,下次民眾有機會到此大飽「眼」福,看峽谷美景之餘,不忘品味生態之美,放鬆自己,徜徉在大自然的芬多精中。
▲白楊步道沿途有許多種類的蝴蝶、蜻蜓或植被,民眾欣賞峽谷壯麗美景之餘,也不妨細細品味這裡的生態之美。(圖/記者蔡孟修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