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花蓮大地震重創太魯閣,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宣布無限期關閉,今年原訂的活動也都全部取消,等待園區修復。在不能走進山中的這段時間,一起來回顧太魯閣最經典的8個景點,來看看你最喜歡哪一處呢? (2024-04-09 17:24)
花蓮太魯閣又有新步道開放了!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位於布洛灣遊憩區內近期整修完成一條全新迷你型步道「伊達斯步道」,即日起正式開放。步道串連布洛灣和燕子口2景點,最推薦玩法是先抵達布洛灣,從布洛灣吊橋俯瞰峽谷景致後,再沿著伊達斯步道抵達燕子口。 (2022-07-25 14:48)
太魯閣國家公園布洛灣遊憩區,最近剛整修完成一條迷你型的步道--伊達斯步道,已正式對外開放。太管處表示,伊達斯步道連結了布洛灣及燕子口2個遊憩景點,民眾可以搭公車到布洛灣,從布洛灣吊橋俯瞰燕子口峽谷,並暢遊布洛灣各景點之後,再沿著伊達斯步道走到燕子口,從峽谷底部欣賞壯觀的大理岩峽谷地形,還可以仰望布洛灣吊橋。 (2022-07-21 13:29)
交通部以自行車環島路網為主幹,串聯鐵路旅遊、地區型自行車道及特色景點等,規劃出全國16條自行車多元路線。其中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今年以「徐行縱谷」自行車旅遊品牌,推出3條多元自行車路線,讓旅客可以騎著電動輔助自行車輕鬆欣賞花東小鎮風光。 (2022-06-29 19:00)
竹山天梯是全台第一座階梯式索橋的吊橋,漫步竹山天梯,沿途能欣賞秀麗山群及峽谷之美,但想一賭天梯景觀,還得先挑戰333層階梯步道。竹天地心谷風景區佔地寬廣,服務設施規畫完善,現場有遊客中心、接駁車、攤販市集和據點休息站,想要感受竹山天梯美景,搭配接駁車也是不錯的選擇。 (2022-02-08 12:00)
花蓮太魯閣是每年過年最受歡迎的走春景點之一,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了讓民眾有更好的遊憩品質,從2月13日至2月15日(初二至初四),推出4條免費遊園專車路線,中橫公路也將實施交通管制,山月吊橋在指定日則不用預約,可以現場排隊進入。 (2021-02-03 10:59)
現在到太魯閣不僅可以只看鬼斧神工的峽谷景觀,位於天祥地區的梅花風景現在正美,旅客可以上午走訪山月吊橋、輕鬆好走的九曲洞步道,下午則前往梅園賞梅,晚上則入住擁有全台唯一峽谷無邊際泳池五星酒店,享受在太魯閣度假的美好時光。 (2021-02-01 17:01)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九曲洞步道是太魯閣最經典地貌,步道開放後由於沿途平緩好走,立刻成為人氣景點,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宣布,由於步道將進行修繕工程,從2021年1月4日起將暫時封閉5天,提醒旅客留意。 (2020-12-28 13:19)
這幾天想到花蓮太魯閣玩注意了!太魯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表示,燕子口步道由於受到大雨影響,步道內有大片落石、多處欄杆與木棧道毀損,從即日起暫時封閉至10月18日,預計19日早上開放。 (2020-10-15 11:30)
太魯閣是花蓮必去景點,若想輕鬆欣賞壯闊的峽谷風光,以下整理出3條輕鬆好走的步道,可欣賞太魯閣最精華地貌,甚至能朝聖絕美水濂洞、體驗走繩索吊橋。 (2020-03-28 14:00)
睽違6年,太魯閣內的九曲洞步道於今年6月重新對外開放,全長700公尺的步道平緩易走,旅客可以近距離欣賞溪谷兩岸山壁垂直陡峭的峽谷地貌,太魯閣晶英酒店全台唯一的故事Asser說,這是太魯閣最經典的路段,也是現在到太魯閣必去的新興景點。 (2019-08-13 12:16)
花蓮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自然景致聞名世界,其中被喻為台灣必遊的花蓮秘境-太魯閣國家公園,106年入園人次就高達465萬!加上花東縱谷及台11海岸線的花蓮秘境景點,花蓮實在是親近大自然的最佳選擇。 (2019-06-14 13:30)
長達9天的春節連假,不妨離開城市喧囂,到好山好水的花蓮盡情徜徉山水中吧!從世界級的山林美景,到宛如置身童話場景般的童話風咖啡廳,或朝聖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世界最大馬賽克壁畫,順遊全球最高室內雙螺旋溜滑梯,讓你待在花蓮的每一刻都能找到好玩去處。 (2019-02-07 11:00)
019年農曆春節連假長達9天,已經想好要去哪玩了嗎?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太管處)將於大年初二至初四期間(2月6日至8日)設置3條免費遊園專車路線,帶領旅客輕鬆暢遊太魯閣。 (2019-01-19 19:11)
越來越多飯店為了方便旅客,提供租車服務讓遠道而來的旅客能輕鬆解決交通問題,花蓮太魯閣晶英酒店從即日起至2月底,與BMW合作,推出BMW太魯閣輕鬆玩方案,只要入住的旅客即可駕著BMW X3豪華休旅暢玩太魯閣! (2019-01-02 18:42)
太魯閣的壯闊鬼斧神工,給小芝的感覺是照片照不出現場震撼和我內心的感動。台灣的確是這麼小小的一座島,卻能擁有大理石的多變峽谷地形,這絕對是台灣相當有吸引觀光客的主力!老實講我對台灣近年來很興盛的彩繪村從一開始很新鮮到最後覺得怎麼處處都是,還是傾向大自然的自然景觀~ (2018-05-13 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