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池上,以電動輔助自行車取代遊覽車,減少碳足跡。(圖/台灣觀光創新協會提供)
記者彭懷玉/綜合報導
搭火車到池上,抵達當地,以電動輔助自行車取代遊覽車,餐食選擇在地食材,避免自外地運送增加碳排,台灣旅行業首度推出「碳註銷遊程」,未來參加該遊程的旅客,可以取得相關國際認證,在黃金標準的網站上也查詢得到。
▲池上鄉公所與台灣觀光創新協會合作,公布「稻池一遊池上減碳小旅行二日」、「稻池一遊池上生態在地農食減碳三日」兩條新遊程。(圖/台灣觀光創新協會提供)
低碳、環保旅行近年來越發蓬勃,尤其在疫後逐漸深植人心,包含飯店不主動提供一次性備品,養成民眾自備盥洗用具的習慣。而池上鄉公所與台灣觀光創新協會合作,4日公布「稻池一遊池上減碳小旅行二日」、「稻池一遊池上生態在地農食減碳三日」兩條新遊程,讓旅行不再只是消費當地,而在減碳之餘還能取得國際認證,賦予全新意義。
▲台灣觀光創新協會理事長李奇嶽表示,觀光業並非是「無煙囪工業」以本次二日遊行程來說,每人碳足跡103公斤、三日遊行程每人碳足跡是123公斤。(圖/台灣觀光創新協會提供)
台灣觀光創新協會理事長李奇嶽表示,觀光業並非是「無煙囪工業」,旅遊本身需耗費大量的能源且排放驚人的溫室氣體,觀光業佔了全球碳排放8%,且觀光碳足跡預計每年成長率為3%,逐年上升,以本次二日遊行程來說,每人碳足跡103公斤、三日遊行程每人碳足跡是123公斤,都可以申請抵銷並取得國際認證,在黃金標準的網站上也能查詢到,是全國首創。
李奇嶽說,旅客以自願減碳的方式取得碳註銷,將旅行過程產生的碳排抵銷,是對環境的負責,也是未來的趨勢,且在歐盟國家也已推動,像是剛落幕的巴黎奧運,便採用ARO方法,即避免(Avoid)不必要的排放、採取減排措施(Reduce)、最後對無法避免和削減的碳排放再購買碳權進行抵銷(Offset),而池上便是依此模式。
▲台東大坡池 。(資料照/記者彭懷玉攝)
甫自義大利取得國際慢城認證的池上鄉率先響應。池上鄉長林建宏表示,旅遊行程設計由臺灣觀光創新協會規劃,以火車加上電動輔助自行車取代傳統的遊覽車,並選擇在地食材以及環保永續的住宿點,再交由國立台東大學理工學院產業物聯網大數據研究中心進行碳排放查核,計算出旅客碳排量,最後為國際碳權開發商禾豐碳中和有限公司申請洽購碳權,並開立國際機構黃金標準的註銷證明,實現自願性碳註銷旅遊。
▲台東大坡池星空。(圖/台東縣政府提供)
行程將以火車加上電動輔助自行車遊覽池上景點,包含穀倉藝術館、池上多力米故事館、池上稻米原鄉館、萬安社區、大坡池竹筏體驗、蔣勳書房、金城武樹等,餐食安排在地食材避免自外地運送增加碳排,住宿選擇可以依預算選擇日暉國際度假村、牧野渡假村、莊稼熟了民宿,內容豐富也具時代意義。
▲日暉國際渡假村Villa泳池。(圖/日暉國際渡假村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