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米工坊,是一個家族對稻米的深情告白,更是一首獻給土地的動人詩篇,圖左至右:廖緗琳、廖明吉、廖家澄。(圖/記者林挺弘攝)
記者潘姿吟/專題報導
在雲林這片被譽為台灣米倉的沃土上,不僅稻米豐收累累,更孕育出了聞名全球的台灣圓糯米。每一粒圓糯米都飽含著雲林的陽光與雨露,在農夫們的精心呵護下,成為日本人視為品質卓越的珍品。在這裡,一個浸潤著汗水與夢想的故事,正如黃金稻穗般悄然綻放。樂米工坊,這個傳承了三代的米廠品牌,承載著一家人對稻米的深厚情感,也肩負著振興本土農業、創新米食文化的重要使命。
故事要從第二代繼承人廖明吉說起。廖明吉自幼在雲林的田野間成長,從小耳濡目染父親經營稻穀買賣與碾米廠的辛勤與智慧。然而,父親早逝,年僅19歲的他被迫挑起家業的重擔。從那一刻起,他與這片土地、稻田和農民的情感連結更加深刻,刻骨銘心。
台灣沃土 雲林米倉
每一粒飽滿的稻米,都承載著農夫們的辛勞與希望。與這片土地的不解之緣,成為了廖明吉的動力。在他的努力下,傳統的碾米工廠逐漸轉型成磨米粉廠,並開始對外銷售。
▲▼廖明吉與這片土地有著不解之緣,父親以稻穀買賣起家、哺育了一家;在父親過世後,他也以米的買賣維生,在遇到日商後,才知道全世界品質最好的圓糯米就在台灣。(圖/記者潘姿吟攝)
一個意外的契機,來自於一位經多方引薦而來的日本食材商。這位商人帶來了一個令人驚喜的消息:「台灣的圓糯米,是製作日式和菓子的頂級食材!」這句話,讓他驚覺一個在台灣鮮為人知的事實:全世界品質最優的圓糯米,竟然就在他腳下的這片土地上。
日本和菓子的靈魂:台灣圓糯米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份家鄉的珍寶,早已是遠在日本的和菓子匠人們夢寐以求的稀世之物。廖明吉仔細聆聽著日本人的讚歎:「台灣圓糯米那細緻的質地和獨特的黏性,為和菓子注入了令人著迷的柔軟與Q彈,成為日本甜點中不可或缺的靈魂。」那些風靡全球、精緻雅致的日本和菓子,其靈魂竟然源自台灣的土地。這讓廖明吉對家鄉的土地和農作充滿了新的敬意,也為他日後的事業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道路:外銷日本和菓子指定頂級圓糯米粉。
▲為提升稻米的附加價值,樂米工坊積極推動米食文化的多樣性和創新可能性。(圖/記者潘姿吟攝)
飲食習慣的轉變與挑戰:稻米過剩
時代的齒輪總在不經意間轉動。台灣早期民眾以稻米為主食,「唯米是糧」觀念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現在已經轉變為「米麵共食」。從農業部統計數據可見,從1981年每人每年高達98公斤的食米量,驟降至2020年的44.1公斤,短短40年間,竟然腰斬一半以上,影響深遠而顯著。而在每年仍超產逾20萬公噸稻米的情況下,再加上政府開放進口米的雙重壓力,稻米生產過剩的壓力愈發嚴重。
廖明吉對稻米如命的態度,在一雙兒女心中生根發芽。「因為蓬萊米粉在台灣使用量低,爸爸希望能提升其附加價值,讓更多人使用。」自小在米廠長大的第三代廖家澄和廖緗琳,成為了最得力的夥伴,致力於解決農地休耕問題,提升稻米的經濟價值。特別是對烘焙興趣濃厚的廖家澄,一次日本旅行中,他發現米除了直接食用外,還可以製作健康美味的烘焙食品。
▲樂米工坊第三代:廖家澄(圖右)、廖湘琳(圖左)。(圖/記者潘姿吟攝)
「日本為什麼會推廣米粉?因為米在日本很珍貴,他們希望能提升米的附加價值,不浪費一點一滴的資源。當地政府和業者、磨粉廠等合作推廣米粉。此外,米粉本身少油、少糖、麩質低,對健康有益,但價格會影響市場接受度。」在廖明吉的支持下,廖家澄赴日拜師學藝,而妹妹廖緗琳則萌生了品牌化的想法。
第三代的創新與堅持 拜師學藝與品牌化
「回台灣後,我們還找了3位傳統糕餅老師傅來教漢餅等糕餅。」廖家澄回憶當時,揉合了台灣師傅的經驗,與在日本學習的技術,以米粉取代麵粉製作蛋糕、麵包、吐司等糕點。兩代人攜手,在2011年共同創建了樂米工坊。
樂米工坊專注於使用純蓬萊米粉取代麵粉,經歷多次試驗與改良,開發出一系列健康美味的米烘焙產品,包括純米鳳梨酥、米麵包、米蛋糕、玄米酥及蛋黃酥等,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
如同農夫耕耘稻田,需要日復一日的堅持與付出,廖家人對稻米的支持如甘霖般滋潤著,為雲林的米食文化開創了嶄新的篇章。
▲秉持「烘焙健康幸福的美味」理念,樂米工坊致力於開發富含胺基酸、吸油率低、水分含量高的米穀粉烘焙食品。(圖/記者潘姿吟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