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UT搬家重新奪得一星。(圖/台北國賓提供)
記者黃士原/台北報導
「台灣米其林指南2023」今日公布完整名單,共有44家餐廳拿到星級評等,其中7家新入榜奪得一星餐廳,有3家從一星升到二星。
今年7家新入榜一星餐廳分別是A CUT、AD ASTRA、斑泊、INITA、ZEA、文公館及Haili,其中台北就占了5家,高雄Haili今年5月開幕就摘星,而A CUT牛排館則是重新回歸星級餐廳。
A CUT牛排館在2020、2021連兩年摘星,2022年掉星,今年重回星榜。A CUT的核心關鍵是牛排,主廚凌維廉志在挑選全世界最好的牛肉,引進飼養了10-15年的「紅寶石老牛」,完全顛覆一般餐廳供應2歲牛隻的型態。疫情前他到歐洲出差,品嘗到老牛的風味後就念念不忘,他發現吃「老牛排」這種飲食趨勢在歐洲已經盛行多年,但在台灣卻不曾出現,因此他花了很多時間及心力,終於把這款風味純淨、尾韻帶有奶油香味的夢幻老牛,放到A CUT的菜單上。
▲Kevin對於台灣周邊海域所孕育的魚鮮充滿好奇,菜單中的「鰤魚」是他用薄鹽熟成魚肉。(圖/AD ASTRA提供)
去年12月開幕的AD ASTRA,主廚凱文·羅斯(Kevin Rose)曾在傳奇名廚Daniel Boulud餐廳受過嚴格訓練,並在紐約米其林二星餐廳「Atera」擔任副主廚,在台北開立屬於自己的餐廳「AD ASTRA」。
台中文公館由中西主廚共同掌杓,融匯中菜著重火候、西式講究細緻的特點,並選用在地當季食材,菜色同時網羅了臺菜、粵菜與客家的烹調元素。單人套餐包含開胃菜、湯品、主菜與甜品,風味層層堆疊,其中澄黃的濃雞湯和燉煮黑豬腩讓米其林評審印象深刻。
▲Inita餐廳名字由 Italy、Nippon、Taiwan組成,寓意融合三地飲食文化。(圖/取自Inita臉書)
Inita餐廳名字由 Italy、Nippon、Taiwan組成,寓意融合三地飲食文化。日籍主廚透過採用在地食材的單一套餐,呈現其對三地的理解和關切,如主菜「再看見台灣」用上玉露鴨和合鴨米等,重現紀錄片《看見台灣》的田野景色。
今年有3家從一星升到二星,分別是Liberte、牡丹與渥達尼斯磨坊。Liberte是東京米其林主廚武田健志受高雄「國城建設」力邀來台執掌Liberté,從籌備期就造成話題,從開幕至今仍是一席難求,成為南台灣指標性的高端料理餐廳之一。
▲渥達尼斯磨坊MOLINO後院。(圖/記者黃士原攝)
來自西班牙的Molino de Urdániz渥達尼斯磨坊,2007年起每年都得到米其林一星,2018年起連續開始至今連續7年拿到米其林二星,2020年被台北慕舍酒店引進來台,主廚David Yárnoz Martín擅長把在地食材,以現代理手法變成獨特菜色,而且菜色的靈感都是來自餐廳周遭事物,像是「MOLINO後院」就是想表達「推開本店後門走進後院,看見翠綠的草地和小石子,一旁還有充滿生命力的樹木」,而「綠野」意境是想「視線拉回到庇里牛斯山谷中令人心曠神怡的綠地」。
▲牡丹今年升到米其林二星。(圖/取自牡丹天ぷら- 頂級天婦羅網站)
牡丹天ぷら為天婦羅專門店,老闆邀請到日本米其林一星天婦羅名店「長谷川」主廚長谷川忠彥技術指導,並嚴選後來自豐州及世界各地海港優選食材,再每日運送到台北,以天婦羅手藝呈現食材美味。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