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捌伍添第焗釀鮮蟹蓋。(圖/捌伍添第提供)
記者黃士原/台北報導
《米其林指南》今年4月起,在年度的發布會之前,米其林指南每月將先即時新增部分「新入選」的餐廳名單,今年發布會是在8月30日,在這之前已公布4次「新入選」餐廳,而他們都有可能入選小紅書,以下《ETtodat新聞雲》整理已公布的21家餐廳名單。
台北新入選
▲川畝園牛肉捲餅和豆沙鍋餅的餅皮煎至金黃酥脆,深受歡迎。(圖/取自米其林指南官網)
川畝園
雖然坐落在巷弄之中,卻無阻在周邊上班或購物的人士前來大快朵頤,每到用餐時刻總是大排長龍。店面空間較小,廚房位於入口處,透過玻璃窗會看見師傅忙碌地製作刀削麵、點心等美食。其中,以刀削麵拌炒的木須炒麵,是必吃的熱門菜色。牛肉捲餅和豆沙鍋餅的餅皮煎至金黃酥脆,同樣深受歡迎。
▲小小樹食主廚融合美式烹調手法與亞洲風味,菜單中包括奶蛋素與五辛素菜色。(圖/取自米其林指南官網)
小小樹食大安店
粉綠色外觀加上室內的潔白磚牆,構成舒適的用餐環境。主廚融合美式烹調手法與亞洲風味,菜單中包括奶蛋素與五辛素菜色。眾多品項中,紅油皮蛋豆腐餃及用花椰菜取代雞肉製作的韓式辣炸雞皆十分滋味;主菜則推薦泰式打拋佛陀碗,食材五顏六色,口感豐富。設有獨享套餐,即使一人用餐也可品嚐多款美食。
▲台北「老烤箱」餐廳。(圖/取自米其林指南官網)
老烤箱
主廚曾赴義大利拜師學藝,並以披薩作為此店的招牌,不少客人都被其手桿薄脆餅皮吸引而來。在眾多款式中,推薦經典的瑪格麗特,用料雖簡單,卻能突顯麵粉香氣;喜愛濃郁口味者,則不妨選擇熱門的松露小姐。米蘭慢燉小羊膝等菜餚亦富有義式風情,適合分享。
▲欣葉鐘菜是以副董事長鐘雅玲姓氏掛名的品牌,同時還把她累績40多年的VIP專屬料理變成常設菜單。(圖/記者黃士原攝)
欣葉鐘菜
巨幅落地玻璃,加上具氣派的家具與燈飾,令這裡成為宴請的理想場所。菜單涵蓋過百道菜餚,以宴客菜為主,除了當日漁港海鮮、集團的經典菜色,更有品牌昔日只用作招待老顧客的私房菜,廚師團隊亦會不時推出新菜品。不妨一嚐紫蘇蚵嗲,有別於傳統,其造型小巧,風味獨特;菜脯炒飯同樣值得細味。
▲「彧割烹」餐廳會按不時不食的原則挑選材料。(圖/取自米其林指南官網)
彧割烹
搬遷後裝潢風格變得時尚簡約,不變的是餐廳會按不時不食的原則挑選材料。選用日本及宜蘭大溪漁港的漁獲,供應單一割烹套餐,主餐後的釜飯尤其令人回味,全因主廚會根據時令或客人喜好而調整主食材。餐廳設有小型包廂,極具隱私性,商務宴請或朋友聚會皆適宜。建議提前訂位。
▲捌伍叉燒皇每日限量4份。(圖/捌伍添第提供)
捌伍添第
嘉林餐旅集團延攬前米其林一星主廚謝文親自坐鎮掌杓的新餐廳「捌伍添第」,菜餚設計廣納百川,以粵菜為主,並匯集台灣、四川、潮州、蘇州、湖南及東北各地的特色料理。捌伍添第菜單,除了鮑魚、刺參、花膠仍舊仰賴進口之外,其餘大多皆嚴選採用台灣在地的極鮮季節食材,不可錯過的招牌菜色有選用台灣黑毛豬中僅有兩塊優質梅肉部位製成,每日僅限供應4份的捌伍叉燒皇、軟嫩多汁。
▲季樂餐廳。(圖/取自季樂臉書)
季樂
室外設有日式石板造景,靜謐氛圍與周遭的繁囂形成對比。日籍主廚具30多年鐵板料理經驗,技巧扎實外,更擅於調配醬汁,巧妙地提升食材的滋味。供應三種價位的套餐,均以日本近江與山形縣和牛為主菜,並根據部位製成壽喜燒或燒板牛排,和洋融合,味道細膩。前菜可樂餅及鐵板茶碗蒸亦十分可口。
▲和蒔炭火割烹。(圖/取自和蒔炭火割烹臉書)
和蒔炭火割烹
店名為「和食」的諧音,由具20多年日菜經驗的阿美族料理長掌杓,以炭火燒製新鮮魚料。食材多為在地出品,部分更源自料理長的台東老家,甚至由他親自採集;他更自製具特色的鹽品,讓客人認識原住民的獨特食材。供應單一套餐,如欲品嚐更高價或多樣的食材,可於訂位時提出。
▲元味料理。(圖/取自米其林網站)
元味料理
坐落於台北車站後的巷弄之中,雖沒有顯眼招牌,卻已經營逾70年。內裡僅有4張桌子,陳設著老闆的木雕收藏品。菜單包含20多道菜色,以熱炒最受歡迎,尤其是元味炒飯與松坂肉,兩者皆滿有鑊氣,而且醬香味美。小店僅接受現金,並不設訂位,用餐時段須耐心輪候。
▲大腕燒肉專門店在從2018年奪下台北米其林指南一星後,連4年蟬聯一星餐廳。(圖/Lexie's Blog 寫食派)
大腕
連4年蟬聯米其林一星餐廳的大腕燒肉專門店在去年底搬家,由於米其林對於換餐廳地址就是視同新餐廳,因此搬到大直新地點的大腕燒肉專門店被選為7月推薦的餐廳新名單。
為了提供更舒適的用餐環境及提升服務品質,大腕燒肉專門店搬家到捷運劍南路站2號出口的「虹光LIVE」大樓5樓。大腕燒肉專門店在從2018年奪下台北米其林指南一星後,連4年蟬聯一星餐廳。大腕燒肉非常注重食材的品質,也是間極為重視團隊的餐廳,他們沒有主廚,店裡每一位員工都是最重要的一份子,共同努力保住米其林一星的榮耀。
▲Jarana餐廳的香煎透抽。(圖/取自Jarana臉書)
Jarana
由來自馬德里的西班牙主廚創立,小酒館內氣氛熱絡,適合與朋友把酒言歡。菜單上除了經典小吃,亦提供香煎豬脆耳、西班牙鴨肝麵等佳餚。更可提前一周預訂客製化的燉飯或燉麵。以五種起司製作的招牌起司蛋糕同樣值得一試。主廚特別依據臺灣人口味調整鹹度,若想品嚐道地風味,不妨在點菜時提出。
▲魚庄的鰻魚飯。(圖/取自魚庒-日本百年鰻料理專門店臉書)
魚庒
埼玉縣百年鰻魚飯專門店唯一一間海外分店,餐室採以木質為主的日式裝潢,並在餐桌之間設有間隔,增添隱私與舒適度。選用外銷的臺灣鰻魚,以先蒸後烤的關東風格料理,搭配飽滿的米飯,風味極佳。由於鰻魚現點現烤,須耐心等待,建議先點選鰻魚蛋捲或前菜享用:鰻魚蛋捲蛋香四溢,尾韻香甜,值得一試。
台中新入選
▲鳳記鵝肉老店置身簡樸老舊的民宅之中,至今已屹立數十年。(圖/取自米其林指南官網)
鳳記鵝肉老店
小店置身簡樸老舊的民宅之中,至今已屹立數十年,每到用餐時段,總有許多老饕驅車到來,為的就是品嘗美味的鵝肉料理。皮薄肉嫩的鵝肉切盤深受喜愛,店家保留了部分骨件,讓客人可享受啃骨吮指的滋味。餐品選擇多樣,同時供應各式鵝內臟、滷味與清湯底湯麵,推薦搭配細扁意麵的花枝麵。
▲小初店提供一系列經典台灣小吃。(圖/取自米其林指南官網)
小初店
小餐館由一對夫妻經營,座位有限,人潮總是絡繹不絕。提供一系列經典台灣小吃,賣相樸實,味道卻滿有驚喜。滷肉飯為其中一項招牌,肉臊偏肥卻賦予每口飯豐富的膠質,其鹹香滋味叫人著迷;不喜米飯者,不妨點選每日限量製作的厚厚厚極品牛肉麵。部分食物較早售罄,建議到訪前致電預留。
▲台中「越南你好」餐廳。(圖/取自米其林指南官網)
越南你好
鄰近東協廣場,老闆娘嫁來台灣前在河內經營米線店,擅長烹調多道北越美食。招牌米線拼盤有豬腳肉、血腸、炸豆腐等豐富配菜,佐以滋味濃厚的越式蝦醬,或清爽的魚露風味醬汁,美味可口。炸春捲、烤豬肉串也值得點選,不妨請服務人員推薦菜色及介紹品嚐方法。
▲L`Atelier par Yao。(圖/取自米其林指南官網)
L'Atelier par Yao
於2021年下半年開幕,墨綠色窗簾、暖色實木桌、職人手作食具,加上陣陣輕快的法語歌曲,營造出舒適的氣氛。年輕主廚由法國返台,在法式烹調手法中融入日式元素,並在開放式廚房裡,為客人呈現整個料理過程。供應不時更替菜餚的單一套餐,由於僅設五張餐桌,須提前訂位。
▲梅子餐廳。(圖/取自米其林指南官網)
梅子
創立於1989年,創辦人夫婦早年從事漁業,因此特別講究海產品質,造就了餐廳用料鮮美的好名聲。海鮮大部分來自自家澎湖漁船,其餘則購自台中港。推薦醬燒軟絲、三杯石斑及白鯧米粉,時令澎湖海鮮也值得一試。從明亮的環境,以至餐前小菜和飯後甜品水果,處處顯露經營者對細節的用心。假日到訪宜提早訂位。
▲台中好先生餐廳菜餚的好滋味卻早已口耳相傳。(圖/取自好先生臉書)
好先生
開業短短數年,小店雖然低調,但其菜餚的好滋味卻早已口耳相傳。主要提供主廚自創的菜色,當中既運用到江浙料理的烹調手法,同時又糅合了臺菜的風味,口味鹹香,非常下飯。推薦蟹黃香蕈娃娃菜、芋頭燒雞球,各小菜可加配湯品、壽司飯與飲料。惟食物準備需時,建議透過社交平台訂位並預留菜色,以免久候。
▲PI Restaurant。(圖/取自PI Restaurant臉書)
PI
店名源自無限不循環的圓周率(π),寄語餐廳能有無窮不盡的創意和可能。工業風裝潢十分簡約,設有半開放式廚房,拉近廚師與客人之間的距離,氣氛溫暖而輕鬆。提供包含六道菜的單一套餐,以歐陸菜為主,並以時令蔬食點綴,其中一道固定以炭烤風格呈現。
▲竹之鄉的紅燒耎骨肉。(圖/取自竹之鄉官網)
竹之鄉
創立於1983年,鄰近被山林環繞的大坑風景區,室內則以竹子相關的家具裝飾布置,內外均洋溢雅意。菜式固然也與店名相呼應,其中竹筒飯為店內招牌,取南投竹山的孟宗竹作竹筒,客人用餐後更可帶回家重用;店家亦選用台中大坑地區的竹筍烹調美食。特別推薦肉質軟嫩的耎骨肉,以及家常風味的醬筍吳郭魚。
▲飛花落院也運用大量的舊木料與竹子,讓整棟建築運用大量的大塊石頭和舊木料等元素。(圖/飛花落院提供)
飛花落院
坐落在台中新社的「飛花落院」開幕僅一年,但已經是「台中最難訂位餐廳」之一,料亭以唐詩「息燕歸檐靜,飛花落院閒」命名,呈現經典的日式庭院美學,處處充滿禪意,而且這裡不只能享受美食,還看得到壯麗的日落絕景。飛花落院僅接受預約制,每日接待50位顧客。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