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攝影記者們在大雨之中抓緊相機,堅持捕捉最美的那一刻。(圖/記者徐溱謐攝)
文/徐溱謐
對馬來西亞華人的印象除了大學系上的僑生同學外,還有唱紅「漂向北方」的歌手黃明志,但那些都有點遙遠,直到這次隨團採訪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主辦的「大馬盃」攝影比賽,與19位馬來西亞記者朝夕相處7天6夜,才真實感覺到馬來西亞的華人的純樸和踏實,而且各個都超級喜歡台灣。
就像早年到東南亞打拼的移民一樣,他們血液裡遺傳了堅忍與無懼吃苦。這次大馬盃舉辦時間落在5月梅雨季,那天一早10點多,大夥兒抵達南庄鳟魚養殖場,豆大的雨珠不斷在露天的養殖池面激起陣陣水花,但大馬盃每天比賽賽程都有時間與主題限制,無論天氣多麼惡劣,仍然必須繼續進行。
▲即使頭髮和相機都被雨水淋濕了,他們仍拿著相機奮戰到底。(圖/記者徐溱謐攝)
記者們面對這樣的場面有些哭笑不得,卻毫無遲疑地向農場要了一卷保鮮膜,將相機包裹起來,穿上雨衣闊步踏入大雨中。養殖場的阿伯一次次和魚互動,攝影記者就一次次舉起鏡頭追隨,大雨之下每個人的臉上都是水痕,相機鏡頭也濺滿水珠,抹去雨水,焦距後依然是一雙雙專注的眼神,沒有怨言,只有認真的投入。
晚上回到飯店,大家交出各自的照片,我原以為看到的會是一張張雨滴與脫焦照,沒想到竟然是鳟魚躍出水面、充滿動感與生命力的片刻,還有阿伯臉上的笑容、雨中南庄樹林的綠意,甚至是雨水與落葉交織出的幾何線條,如果不是人就在現場,絕對無法相信這些是在如何惡劣天候下拍出的照片。
▲大馬盃攝影比賽作品。(圖/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提供/中國報盧淑敏攝)
▲大馬盃攝影比賽作品。(圖/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提供/好玩旅遊月刊王曉薇攝)
▲大馬盃攝影比賽作品。(圖/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提供/奢華極致劉進漢攝)
平常看到漁港邊的印尼漁工,走過、經過、眼角瞄到就過了,然而那天在南方澳漁港,我看到馬來西亞攝影記者直接開口與這些印尼漁工聊起天來。原來每一位馬來西亞人都會說英文、中文和馬來文,外加廣東話、閩南語、客家話等多種語言,那是他們從小生活在馬來西亞養成的能力,而馬來話和印尼話很相似,是可以彼此溝通的。
▲因為大馬記者的牽線,我才得以進入漁工們平常生活的船艙底層。(圖/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提供/奢華極致劉進漢攝)
這一天,幾句寒暄後,平常表情多數冷漠的印尼漁工綻放難得的笑容,並做手勢歡迎我們上船,毫無戒心的讓我進入平常難以窺見的船艙底層,生活雖苦,卻仍邊說邊笑。這瞬間我突然懂了,這些馬來西亞記者來台灣不只是參加攝影比賽,也不只是跟印尼漁工聊天,他們還在無意之間,為這些漁工送來了一點家鄉語言的溫暖。
▲遠道而來的大馬記者為印尼漁工帶來家鄉語言的溫暖。(圖/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提供/奢華極致劉進漢攝)
▲印尼漁工們因為大馬記者的到來,露出難得一見的笑容。(圖/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提供/奢華極致劉進漢攝)
▲印尼漁工們和大馬記者成為朋友,開心留下合影。(圖/記者徐溱謐攝)
我們常常為台灣的現況感到擔憂,但在距離5小時的飛行航程外,這群馬來西亞華人卻把台灣當作一塊瑰寶,他們眼中的台灣是那麼地安全、乾淨、有人情味,休閒農場的主人是多麼純樸認真地在過生活,這片土地深深吸引著他們,而台灣人的體貼和溫暖,讓他們每次的到來都像回家一樣親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