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游琁如/台北報導
台灣愈來愈多年輕人,決心尋找不同以往的勇氣和感動的力量。一群大學剛畢業的台灣年輕人,成立《交享樂》團隊,目標讓更多偏遠地區的孩童獲得更多物資與照顧,因此決定於昨(27)日,從南投埔里出發,徒步進行為期四天的募款行動,目標尋訪80間店家,希望可以獲得更多人支持和響應。
▲除了前往南投埔里,王景弘過去也曾經做出相似的募款活動。(圖/王景弘提供)
年輕人的夢想推動夢想,彷彿是無止盡的漣漪不斷擴大,剛剛起跑的《交享樂》正具備這樣的推動力,匯集許多人的熱血,讓更多「想做點什麼」的年輕人透過徒步與分享,累積更多動力和想法,「一開始我們沒有很多資金,可以自己來載運物資分送給需要的人,但我們有多少錢及多少能力就幫助多少人。」計畫連絡人呂宜諳說。
「曾經遇過一間紅茶店的店員,店員聽到我們的計畫,毫不猶豫的掏出200元,這雖然不是很大的錢,但是讓我們很感動,因為他真的能夠了解我們的想法。」
計畫發起人王景弘表示,有一次看到網路上的一篇文章,該文章提到台東的某家幼稚園很需要毛巾、牙刷、牙膏、書本以及白米等物資捐助,家中剛好又有這些自己已經用不上的童書、舊衣物,突然覺得若有一個網路平台可以讓這些物資更有效率地被分享出去幫助別人,會是很棒的一件事,便開始著手進行《交享樂》計畫。
夢想沒有界線,但是生活的現實卻讓這群熱血年輕人感到退縮,為了紓解剛開始成立平台的財務困境,也讓更多人知道自已的計畫,因此一群人決定以徒步的方式,一間一間店家傳達自己的理念與期待,因為他們相信,人與人之間的快樂是來自於互相支助且扶持,而這個以「交換、分享、快樂」為主旨的《交享樂》團隊,希望透過分享的平台,可以讓他人不需要的資源,適當且有效率地分享給需要的人。
▲《交享樂》團隊,希望透過分享的平台,可以讓他人不需要的資源,適當且有效率地分享給需要的人。(圖/王景弘提供)
曾經到奈及利亞做過志工的王景弘,在國外時因為親身體驗孩童貧窮及物資不均的痛苦,因此就讀工業設計的他,便以自己的專業,著手為當地孩子設計出一款可以架設在保特瓶上的簡易太陽能手壓式檯燈,讓生長在容易缺電環境中的孩子們,能夠靠著更多自然回收的光源,在夜間吃飯或讀書,做更多想做的事情。
未來,《交享樂》在交換、分享物品的服務上已做到穩定的營運後,也希望能藉由更多人的專長與興趣提供「無形的服務」,望可以透過台灣青年自己的行動去「傳遞善念」,讓世界不斷隨著「善念」和「愛心」滾動下去。
徒步募款為傳遞善念 台灣年輕人街頭演奏「交享樂」
點評:其實很多台灣年輕人,都很有想法呢。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