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錢才是世上唯一,因為狐獴這嬌小的生命,她對愛與人生價值看法大轉彎。(圖/溫芳玲提供/時報出版)
記者林育綾/採訪報導
「狐獴媽媽」溫芳玲是個事業上的女強人,曾經出門有進口車接送,一定搭商務艙、非五星級以上飯店不住,驕傲地認為錢才是世上唯一價值。直到健康亮起紅燈,一段狐獴的影片把她從對人生絕望的谷底喚醒。此後,她親自去了5趟非洲沙漠,在充滿險惡危機的環境下觀察狐獴,拍攝了4.5萬張相片、8千多則影片,從這嬌小的動物身上找回「愛」的價值,決心要傳遞狐獴的家族精神,激勵更多人。
溫芳玲說,當年那些光鮮亮麗的外表與事業成就,始終無法彌補她原生家庭缺乏愛的空乏。直到2006那一年因為事業歸零重新出發,健康同時亮起紅燈,跟癌症病魔糾纏,一度對人生失望;但無意間瀏覽到一則狐獴哥哥搶救弟弟的影片,才重新感受到生命豐沛的力量。原本非五星飯店不住、非商務艙不搭的她,卻毅然決然暫時放下一切,不畏懼旅程艱辛顛簸,隻身前往環境險惡的南非喀拉哈里沙漠,成了第一位進入狐獴保育區的華人。
▲狐獴媽媽本來非五星飯店不住、非商務艙不搭,為了狐獴已經5次前往險惡的南非喀拉哈里沙漠。(圖/溫芳玲提供/時報出版)
透過她的紀錄得知,狐獴是在南非貧瘠沙漠裡一種十分迷你的小動物,身高約30公分,體重只有600到700公克;而年幼的狐獴才5到7公分,體重不到100克。但是在這麼嬌小的身體裡,卻以家族為重,關鍵時刻置個人身死於度外,隨時準備好犧牲奉獻,才得以讓整個家族在險惡的環境生存下來。
狐獴是一夫一妻制的母系社會,也是很有家庭觀念的動物,每天清晨起床或傍晚回到洞穴,全家一定會群聚擁抱、互相理毛,模樣可愛療癒。牠們有一個至今無法解密的「神奇排班表」,成員會輪流擔任保母、保鑣、餵食員、清道夫和訓練員,靠著團結的力量,戰勝天敵和環境變遷的傷害。
▲狐獴很有家庭觀念,而且內建神奇排班表,會各司其職,以家族為優先。(圖/溫芳玲提供/時報出版)
雖然是群居動物,卻也是少數可以同時接受孤單挑戰的生物,很多時候輪值的職務內容是「單兵作業」,例如站崗,必須獨自在制高點上觀察天敵動向,既要勇敢也要承受孤單。
溫芳玲見過最幼小的狐獴保母,是一位才出生3個月的小女孩。由於有一天貪睡,醒來後家人都已經離開了,這隻狐獴小女孩遲疑很久才爬出洞口,隨後有三隻才兩週多大的狐獴寶寶,也跟在她後頭慢慢爬出洞口。即便落單後驚恐得不知所措,卻隨即扮演起守護者的角色,保護比她更幼小的弟妹,片刻不敢離去。還在洞口進進出出,緊盯著研究員與弟妹的互動,不時發出緊急求救聲,冷靜等待救兵回來。
▲狐獴不論自己年紀多大,一定會照顧比自己還幼小的成員,擔任他們的保姆。(圖/溫芳玲提供)
▲雖然是群居動物,很多時候也要「單兵作業」,例如站崗,必須獨自在制高點上觀察天敵動向,既要勇敢也要承受孤單。(圖/溫芳玲提供)
親眼觀察到這一切,讓狐獴媽媽決定把牠們的愛和精神傳遞出去。這幾年,她深入前往南非5次,總共記錄了4.5萬張相片、8千多則影片,受邀到許多學校和單位演講,近來也出版了新書《跟著狐獴站起來》,希望這份愛和力量,可以被送到任何有需要的角落,讓狐獴激勵更多人。
因為狐獴,讓她從此對人生和愛的看法大轉彎,而這本書對她來說也很特別,「因為很多段落,在住院期間完成的。」從去年到今年因為乳癌,面對未知的風險,溫芳玲不知還有多少個明天可以期待,於是提筆再寫書。「我不是職業作家,一本書總要花上一整年以上的時間,每段字句,都像是重新走過某些歷程,耗盡氣力才能完成。」治療期間有一段過程差點撐不下去,還好有個管師連珮如不斷鼓勵,加上想起狐獴的種種生存精神,才讓她想活下去。
▲被稱為「狐獴媽媽」的溫芳玲,多次到校園分享狐獴的精神。(圖/溫芳玲提供)
▲她從此愛上這個生活在貧瘠沙漠的小動物,多次從牠們身上找到活下去的動力。(圖/溫芳玲提供)
▲她希望這份愛和力量,可以被送到任何有需要的角落,讓狐獴激勵更多人。(圖/溫芳玲提供/時報出版)
*狐獴媽媽將於6月5日周日(15:00-17:00),在台北市新光三越A9館百貨公司B2法雅客進行《跟著狐獴站起來》簽書會。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