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巴黎「零點」出發的城市小旅行!悠閒漫步聖母院

點評:好嚮往巴黎~

文、圖/One day in Paris,摘自《One day in Paris帶你遊巴黎》,時報出版社

Route 1 核心路線:從巴黎零點出發

如果說巴黎是一顆光彩奪目的珍珠,塞納河就像一條穿過它的銀鏈,串起了這古老城市的一切。早在西元前三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塞納河岸就已出現人類蹤跡,緩慢地孕育生命千百年,直到西元前三百年左右,高盧人當中的帕里西( Parisii) 部落在西堤島上築起漁村定居,巴黎( Paris) 的名字才長出了根 。

兩千多年後的現在,巴黎已成為一個光鮮亮麗的名字,好像冠上巴黎人、巴黎式( Parisien) 的頭銜就更迷人一點。在巴黎人眼中,巴黎跟法國是不一樣的,巴黎是巴黎,其他地方在腦中按照度假功能自動登記為「海灘、滑雪、鄉下」,或籠統地稱呼為外省(Province)—這種莫名其妙的情結不只得罪許多法國鄉親,巴黎人也以此自嘲。我們有不少朋友在自我介紹的時候,不直接說自己是巴黎人,而說「我在巴黎出生」,彷彿土生土長才算數,長大才住進巴黎的是養子一樣,回瞪白眼,他們還會不好意思地笑出來。

若在巴黎待得夠久,最後一定會習慣他們天天上演內心衝突小劇場的糾結性格,習慣地鐵入口出口、地下地上兩個世界的反差,習慣在閃耀著時尚光環的街角遇見落魄的流浪漢……慢慢地,我們也開始對敏感和複雜引以為樂,在這個城市裡似乎少有能一眼看盡的簡單,也沒有絕對的喜歡或討厭。

就讓我們從一個充滿故事的起點,慢慢前進,感受這個不簡單的城市吧!

[1] 巴黎零點 Point Zéro Des Routes De France

在西堤島上最富盛名的聖母院(Notre-Dame)正門口,有一個小小的圓形銅板,一直默默地躺在大廣場上,而周圍的石面上刻著一行字: POINT ZÉRO DES ROUTES DE FRANCE —它是法國的地理零點、公路原點,又稱作「巴黎零點」,全法國距離巴黎有多遠,都以這個點為中心起算。

中世紀時,這個位置是主教處決犯罪者的地方,非常血腥。一直到二十世紀初,經過議會漫長地討論,才在二〇年代設計這個地理零點的標誌,埋葬過去黑暗的歷史。

在這裡,西元前一世紀發生了一場大規模戰爭,羅馬大軍征服了帕里西(Parisii)小漁村,改名「呂得西亞」( Lutetia),意思是被水環繞之處。從此西堤島變成軍事堡壘。羅馬人不只在島上大規模建設,更延伸到塞納河左岸。現在左岸的地鐵站克魯尼(Cluny)一帶仍保有許多羅馬競技場、公共浴池等遺跡。而呂得西亞這古老的名字,如今還被不少巴黎的旅館、餐廳採用,散發著法國人懷舊的情感。

[2] 聖母院 Notre-Dame

讓我們抬頭看看聖母院雄偉的建築正面,在兩大高聳的鐘塔之間,華麗的雕刻已經總結聖經中的神學歷史脈絡:從創世紀的亞當、夏娃(左右兩個鐘塔的尖拱窗前)、以色列二十八位列王(連接左右兩個鐘塔的橫幅雕刻),一直到中央玫瑰窗前的聖母抱著耶穌,並由左右兩位天使守護。

再往下看到聖母院的三大拱門。左邊這扇拱門的雕像群中有一位捧著頭的老先生,他就是有「法國守護者」之稱的聖丹尼( Saint-Denis),是法國第一位主教。當時羅馬政權不斷迫害基督徒,西元二五〇年,聖丹尼被羅馬士兵砍頭殉道,而後捧著自己的頭顱走上北邊高地,該地因此被稱為殉道者之丘(Mont des Martyrs),後來因諧音改名為蒙馬特(Montmarte)。

雖然故事聽起來帶有歷史的哀傷,但看看這些雕像的設計:聖丹尼左邊的天使像在「拍拍」他,給他安慰,右邊的天使靜靜地注視著他的頭顱,在最左邊則搭配了在他殉道六十多年後,第一個承認基督教自由合法的羅馬帝王—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 I er)。這四座雕像組成一個富有故事性的畫面,讓人從冰冷的石材上,感覺到雕刻者的溫柔。

羅馬時代結束後,西堤島愈發重要。往右手邊看,可以看到廣場上巨大的查理曼( Charlemagne) 雕像 。雖然在廣場上展露騎馬英姿的查理曼看起來特別威風,但只要一想到他其實是撲克牌「紅心老K」的原型人物,就忍不住想笑、想問他:「那你前面那兩個護衛是J 嗎?」

西元八世紀的查理曼,可說是歐洲騎士精神的代表人物! 來自貴族家庭、聰明、外型高大、嗜好是打獵、 一生虔誠的基督徒……那個年代如果有星探,他一定可以演出偶像劇! 在他小時候,原為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大臣的父親,聯合羅馬教廷廢黜了國王,奪得王位,建立卡洛林王朝。

「查理王子」長大後繼承王位,不但創造了「卡洛林文藝復興」,藉由教堂和修道院推廣語言、邏輯、天文、數學等教育,更大幅擴張領土(遍及今天的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和部分的德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地)。因此,他被尊稱為查理曼( magne 就是大帝的意思)。為了管理幅員遼闊的土地,查理曼除了推崇教會的社會教化功能,更大舉實施分封莊園、領主、騎士的制度,對後來中世紀歐洲社會有深遠影響。

查理曼以西堤島為中心,幾次阻擋了維京人的攻擊,又搭起一座座橋,在塞納河右岸蓋水車,作為經濟作物的耕地,左岸則漸漸發展成學術中心。

從羅馬教皇為查理曼戴上冠冕開始,中世紀的法國就進入政教合一的時代。中世紀歐洲原本流行「羅馬式建築」,靠厚重的牆壁和墩柱乘載屋頂重量。大約到了十二世紀,終於演變出華麗的「歌德式建築」。其中最大的改良,就是運用「尖拱」代替羅馬式的圓拱和墩柱。這類似中國古代的「拱橋」原理,靠著兩邊往中間擠壓的力量,讓屋頂不會掉下來,而且只要兩邊的側推力愈大,屋頂就撐得愈高,甚至出現彷彿上達天聽的「尖塔」。

但這樣一來,若想蓋得非常高,牆面和柱子不就變得超級笨重? 這就是歌德式建築厲害的地方了,教堂裡並沒有出現成排粗壯的柱子,而是在每根柱子外圍,多了好幾支細「束柱」增加力量,就像拿一堆竹竿把樹幹綁起來,增加站立的強度,不易傾倒。另外,牆面也沒有增厚,而是從教堂外面長出許多「飛扶」壁,不但強化牆壁往中間推擠的力量,輻射狀的弧線也成為華麗的裝飾。

推薦大家一個明信片常見取景地點—從主教橋( Pont de l’Archevêché) 上拍攝聖母院。從這個角度看過去,壯觀的鐘樓、向上高聳的尖塔、提供支撐的飛扶,全部展露無遺,可以完整地欣賞歌德式建築之美。Notre-Dame 直接翻譯的意思是「我們的女士」,意即歌頌聖母瑪利亞,而這樣看聖母院,更像一件值得頌讚的藝術品了。

[3] 拉丁區 Quartier Latin

過了主教橋,就進入「拉丁區」了。這附近的河畔正是「綠箱舊書攤」( Les Bouquinistes)特別活躍的地段。別以為這些舊書攤只賣二手雜誌、明信片或旅遊紀念品,流連在河畔翻書的巴黎老先生們都說:「在這些舊物當中有貴重的古董,但必須對舊書有研究的人才能夠辨識。」雖然沒有聽說過誰真的挖到大寶藏,我們倒是有愛蒐集二十世紀中舊雜誌的朋友,在這邊找到絕版品呢。

早在十六世紀宗教戰爭時,新教徒為了傳福音,就偷偷在塞納河邊擺些小攤子販賣相關讀物。但因為新舊教之間的衝突,這些書攤常常被破壞。到了法國大革命期間,社會階級重新洗牌,原本富人或教會才擁有的書籍文獻幾乎被洗劫一空,因此流散各地。幸而有這些舊書攤,許多書籍才得以被保留下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巴黎被德軍佔領,被統治的巴黎人生活空虛無助,常常跑來舊書攤看書,閱讀成為他們當時的心靈慰藉。

後來這些舊書攤慢慢統一,使用綠色木箱來擺放和販賣。根據巴黎政府規定,現在一排四個綠書箱當中,必須有三個用來販賣舊刊物,剩下的才可以用來擺旅遊紀念品,以維護巴黎的歷史文化。雖然河對岸的「莎士比亞書店」(SHAKESPEARE AND COMPANY)有大文豪海明威及無數電影廣告加持,知名程度不是這些破綠箱子可比擬的,但這些綠書箱,卻是在拉丁區河畔最能讓人感受到人文情懷的歷史痕跡。

從主教橋到聖米歇爾廣場的這段河岸,除了觀光客,也是學生青年跑酒吧的青春熱點。通常到了傍晚,就會看到人們相約在聖米歇爾廣場(Place Saint Michel)上,隨後往塞納河畔和通往聖哲曼區的聖安得烈藝術路(Rue Saint André des Arts) 移動,因為附近的酒吧多,大家通常一晚跑個兩三家,遇到足球賽、英式橄欖球賽開打的日子,人更是擠到滿出來,只能站在路上喝。

這裡也是全法國學校最密集的區域,最有名的小學、中學、大學幾乎都集中於此,也有不少工藝相關學院和學術研究機構。看著聖米歇爾一帶的小街裡,充滿學生青春臉龐的餐廳、酒吧、書店……常讓我們想念臺北的公館和師大路。因為附近愛爾蘭酒吧多,每年三月十七日「聖派翠克日」(Fête de la Saint Patrick)都會聚集很多全身穿得綠綠的人,歡樂地在一起喝酒! 聖派翠克是愛爾蘭的守護聖者,在這一天他的逝世紀念日,歐洲許多有愛爾蘭裔聚集的城市,都會舉辦狂歡活動,巴黎也不例外噢。

但拉丁區並不是喝酒狂歡的代名詞,而傳承著雄厚的學術背景噢。十三世紀時,索邦神父( Robert de Sorbon) 在宮廷支持下,在這裡建立了教授神學用的禮拜堂、圖書館和宿舍。

隨著湧入巴黎的學生愈來愈多,巴黎大學慢慢成形,成為歐洲最古老的大學。當時的正式學術語言是拉丁文,這一帶從索邦開始發展出來的人文中心就被人們稱為拉丁區了。

現在的巴黎大學已經在七〇年代分家,逐漸變成十三所獨立學術機構。除了以羅馬數字 I - XIII 編號(不是排名唷),更各自擁有專長領域,遍布巴黎及周邊衛星市鎮。而巴黎的拉丁區則是全法國大學密度最高的地方,許多重要的國家學術機構和精英高中都集中於此,在法國史上的人文、教育、學生社會運動上,始終扮演重要的角色。

其實跟酒吧比起來,我們更推薦大家探訪附近的中世紀小街或人文餐廳,感受拉丁區古老的人文氣息,例如芮內薇薇安妮廣場( Square Réné Viviani)東邊的「長翅膀的螞蟻」( La Fourmi Ailée)輕食餐廳,和西邊的「凱蒂茶館」( The Tea Caddy)都是能鬧中取靜的地方。如果到了這裡,男生紮起襯衫袖管,女生套上飄飄長裙和平底鞋,抱著最愛的書享受悠閒午後,一定能感受到拉丁區淳樸的一面。

[4] 聖米歇爾廣場 Place Saint Michel

結合了大理石、粉紅花崗岩、青銅雕像的聖米歇爾噴泉,無論晴雨都是個超好認的大地標。十九世紀時,巴黎曾經歷一番大改造,當時藝術家達維歐(Gabriel Davioud) 接下很多公共景觀的設計工作,聖米歇爾噴泉就是他最有名的作品。他原本想做拿破崙紀念像,無奈當時的大老闆國王拿破崙三世(拿破崙的姪子) 反對,最後只好改做天使聖米歇爾斬除惡魔的雕像。

聖米歇爾是秤量靈魂、區分善惡並守護天堂大門的天使。噴泉上呈現著聖經啟示錄中的聖戰情節:聖米歇爾手拿寶劍、一腳踩住惡魔,下方還有兩隻長翅膀的惡龍噴水,而噴泉上方的四個雕像,則象徵著「勇氣、謹慎、公義、節制」四個真理。

[5] 歐德翁 Odéon

從聖米歇爾噴泉,沿著聖安得烈藝術路往西邊走,左轉十三世紀的古老小街雷佩宏路(Rue de l'Éperon),就來到熱鬧的歐德翁商圈! 這裡銜接東邊的拉丁區學生生活圈、西邊的聖哲曼商圈,又是南北縱貫地鐵4 號線、和東西向穿越左岸的10 號線的交叉口,因此成為年輕人喜愛的娛樂地點! 在這個老是塞車的交叉路口,電影院、商店、餐廳、酒吧應有盡有! 地鐵站出口的安全島上,總是擠滿了相約等待的人們。

安全島上的雕像,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充滿爭議的悲劇人物丹頓( Danton)。他領導的吉倫特派在推翻法國帝制後,又被更加激進的雅各賓派推翻,當時法國政治陷入一片混亂,人們摧毀了腐敗的封建體制之後,急欲尋找新的架構,失序的社會卻因此變得更加凶殘,成為法國史上最多人被送上斷頭臺的一段時間。

「建構一個理想的社會,首先要教化的是人心。」—丹頓雕像被立在這裡,想必是要大家記取這個歷史教訓,不過他本人應該作夢都想不到,此處會變成相約看電影、喝酒的地標。

[6] 盧森堡公園Jardin du Luxembourg

從歐德翁商圈繼續往南,穿過幾條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街道,就是盧森堡公園,視線一下子開闊起來。很多人都以為巴黎左岸的「盧森堡宮」是因為從盧森堡嫁來法國的皇后而得名,但這是誤傳,其實它原本是「盧森堡公爵」的公館。西元一六一〇年,法王亨利四世遇刺,宮廷成了政治風暴中心,從義大利嫁到法國的遺孀瑪麗皇后( Marie de Médicis) 決心離開羅浮宮。一六一二年,瑪麗皇后買下了盧森堡公爵的公館,下令改建成新的宮殿,搭配一大片佛羅倫斯家鄉、文藝復興式的大花園。因為這個淵源,盧森堡公園處處充滿了貴族氣息,有許多洋溢著柔美浪漫風格的角落。

然而法國大革命期間,美麗的盧森堡宮也跟其他巴黎重要建築一樣,免不了淪為監獄的命運。直到拿破崙掌政,才將它作為法蘭西帝國的參議院,更指定將花園留給兒童活動,從此「貴族私有」的盧森堡宮和花園,成了真正屬於大眾的公園。現在這裡不但是法國上議院,也是常常辦藝術展覽的地方,收藏很多拉斐爾、馬諦斯等人的作品,公園外牆也是巴黎知名的攝影展出地點。不只遊客喜歡來遊賞,住在拉丁區的巴黎人也喜歡來這裡慢跑、野餐、蹓小孩。

公園裡的小帆船(Les petits voiliers)是許多法國人共有的童年記憶。可愛的木製小帆船浮在水上,風帆被吹得鼓鼓地順風漂流。孩子們來到公園總吵著跟水池邊的小販租小帆船,然後興奮地拿著長竿,繞著池塘追逐! 在這裡時常可見孩子繞著池塘跑,忙著照顧自己的小帆船,父母悠閒地坐在旁邊晒太陽,偶爾過來陪孩子調整帆船角度,教他們看風向,形成有趣的親子畫面。自然主義畫家埃德菲特( Albert Edelfelt) 的作品〈盧森堡公園〉,就記錄了十九世紀末,一般巴黎市民在盧森堡公園悠閒度日的情景。藍天下,陽光透過綠蔭的間隙灑在黃土地上,孩子們追逐、玩沙,有媽媽的看顧,無論是殷殷叮嚀或幫小女孩綁頭髮,原來公園裡的小細節,自古至今都是一樣的。

如果一年只能選一個月來巴黎,我們一定會推薦四月! 剛從冬季甦醒的巴黎,空氣還有些冰涼,陽光卻暖暖地照在臉上,樹上的嫩葉都長出來了,地上百花齊放、每個禮拜都有不同花期的花兒報到,讓人在春天的驚喜中充滿希望。在盧森堡公園裡,風徐徐地吹過,還聞得到一點春泥濕濕的味道,精心整理的文藝復興式花園,繽紛地映入眼簾! 從廣場水池散步到樹林裡,再繞到草地邊看小朋友追逐……不知不覺幾個小時過去,還不想離開!

[7] 萬神殿Panthéon

從面對盧森堡宮右手邊的側門出去,就會看見大馬路對面的萬神殿。在拉丁文中,Pan 是指「全部」,Theo 是「神」。萬神殿顧名思義,就是祭祀眾神的地方。十八世紀時,體弱多病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特別建來紀念聖女珍娜維芙( Sainte Geneviève)。他當時對聖女發誓,若是病癒,就興建一座雄偉的神殿來替代已經毀壞的聖珍娜維芙教堂。病癒之後,他也果真實現諾言,命人立即建造。看這座神殿如此宏偉,廣場上的人小得跟螞蟻一樣,可以想像當時建造有多費時費工了。結果,雖然是為了路易十五病癒而建,等到竣工的時候,不只他早已過世,還剛好遇上反王權的法國大革命。革命之後,一七九一年,萬神殿存在的目的就變成「紀念為法國捐軀的偉人」,它的地下墓穴因此成了備受尊崇的國葬地點。

在大殿底端,那座沒有任何告示牌的神祕樓梯正是通往地下墓室的入口,隨著樓梯迴旋而下, 眼前的十字形地下墓室埋葬著雨果、左拉、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居禮夫婦……文豪大仲馬也在二〇〇二年成為第七十位移陵而來,長眠於此的大人物。

萬神殿是座新古典主義的建築,正面仿效希臘神殿式的設計,搭配莊嚴的圓頂,矗立在風聲呼呼的大廣場上,後面映著藍天白雲,總讓人不由得肅然起敬。但其實到了傍晚,這裡的氣氛就變得輕鬆很多噢。它左邊那一大棟建築古時是神學院,現在是這附近重要的大圖書館,拉丁區許多學生都來這邊準備考試,辛苦唸到傍晚時分,然後走出來在萬神殿的廣場上吹吹風、聊聊天,卸去一天的疲憊。

[8] 聖艾蒂安杜蒙教堂Eglise Saint-Étienne-du-Mont

萬神殿左邊有一座許多遊客常忽略的聖艾蒂安杜蒙教堂,紀念著巴黎的守護聖女珍娜維芙,傳說曾在西元五世紀帶領巴黎人民阻擋匈奴入侵。當時的國王將一座修道院交給她管理,一直到中世紀,修道院再也不敷使用,才經歷四百年的一連串擴建。今天除了教堂本身,旁邊還延伸出雄偉的萬神殿,而修道院和鐘塔則變身為亨利四世中學(Lycée Henri-IV)的校舍。這間亨利四世中學,和不遠處的路易大帝中學( Louis-le-Grand)是法國最頂尖的兩所菁英高中,每年都有許多學生考上法國名列前茅的商校、政治學院。許多法國人都說這個國家的權力階級就是從這兩所高中「生出來」的。其實按照法國學制,申請高中還是要以學區為主,我們想,這大概就是大家嘲笑拉丁區房子最破,但房價卻貴翻天的原因了吧。

這座十六世紀從古代修道院擴建出來的教堂,橫跨了歌德和文藝復興兩個時代,建築形式巧妙融合了兩種風格,並因此成為公認巴黎最美的教堂之一。

教堂正面下半部是類似希臘神殿、古典對稱的文藝復興建築風格,往上逐漸變成歌德式尖頂。教堂內部的整體結構,以歌德式建築規劃建造,但建造期間,慢慢進入文藝復興時期,大堂兩邊的拱頂就成了半圓形(歌德是高聳的尖拱)。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美麗的聖壇屏( jubé),像天橋一樣橫跨在聖壇前方。

這是中世紀以來古老的設計,卻以文藝復興風格的雕刻花紋裝飾,並有旋轉樓梯。聖壇屏是以前唱詩班站的地方,但到了近代,為了讓大家都看清楚聖壇進行的儀式,聖壇屏就慢慢消失了。現在,全巴黎只剩這裡看得到。

喜歡電影《午夜巴黎》( Midnight in Paris)的人,大概都希望像主角吉爾在午夜鐘響的階梯上,等到一輛穿越時空的神奇老爺車吧! 這一幕就在這座教堂左邊轉角的階梯。一旁是吉爾半夜晃過來的小徑,前方是老爺車駛來的斜坡石板路,最後停在酒吧前,把他拉上車。走過這裡,雖然沒有等到神奇老爺車出現,但一定能體會穿越巴黎時空的歷史火花。

[9] 孟櫸廣場 Place Monge

離開萬神殿廣場後,不妨沿著沿著鼎鼎大名的慕浮塔街( Rue Mouffetard)走到孟櫸廣場( Place Monge),探訪在現代城市生活中重現的「老巴黎」風情。沿街有很多大學生喜歡聚會的經濟型餐廳、特色巧克力店、食材舖、麵包店等,不但是當地居民的商街,更擠滿喜歡跑來體驗「老拉丁區蜿蜒石板小路」風情的歐美遊客。其中慕浮塔街45 號的 Gelati d’Alberto 義式冰淇淋更是名號響亮。很多人來巴黎都只知道「小天使」Amorino 小花冰淇淋,其實這家純手工、採有機原料的冰淇淋,不但花兒更大朵、奶香濃郁,口味也更多變化!

孟櫸廣場也是有名的市集地點,每週三、五、日早上,會有許多生鮮攤商聚集在這小小的方形廣場上。在這個巴黎有名的「道地家常風味」市集,可以觀察到拉丁區居民的生活樣貌。穿梭在攤商之間,讓我們笑著回應老闆們熱情的招呼、看看旁邊的太太怎麼挑菜……尤其經過味道特別重的乳酪攤,真的會忘了自己是外國人,完全融入當地人的日常上午。

[10] 杜內爾橋 Pont de la Tournelle

最後,讓我們慢慢踱步,往北回到塞納河邊與聖路易島相連的杜內爾橋 ,再一次遇見「巴黎的守護聖女」珍娜維芙。她的雕像靜靜地佇立在橋上,看起來既悲憫又溫柔。中世紀至今,這座橋經歷了洪水沖毀、拆除,現在的模樣是一九二八年重建的。它不只便捷交通,還是十七世紀以來,巴黎市政府用來測量市中心洪水的歷史指標。

從杜內爾橋走上聖路易之後,一定要來一支世界聞名、遊客必吃的貝蒂永(Berthillon) 冰淇淋。其實貝蒂永本店一天到晚都在休假( 大概錢賺太多了),但別擔心,整座島的餐廳幾乎都跟他們進貨,只要看掛有貝蒂永招牌的地方就吃得到囉。他們最擅長的就是雪寶類的冰淇淋( sorbet),把新鮮水果的香氣和甜味全都封存在細膩的冰沙粒裡,入口即化卻餘香四溢。各種水果、玫瑰口味都非常推薦!

另外, 我們也推薦大家造訪中央最熱鬧那條街上的普羅旺斯第一鮮榨橄欖油店( Première Pression Provence,法國人簡稱這品牌 PPP)。其實PPP 跟保養品牌歐舒丹(L’Occitane)是同一個老闆噢! 來自普羅旺斯的Baussan 先生當初就是從橄欖油保養品開始做起,而創造了這個品牌。

這裡不但原味、檸檬、巴西利、松露等口味的橄欖油香醇可口,還有我們私人很愛的調味料「黑松露鹽」,非常適合作為伴手禮! 磨碎的黑松露跟卡馬哥鹽花封在玻璃罐裡,讓細緻的鹽粒浸染了松露濃厚的香味。無論是灑一點點在淋了橄欖油的生菜沙拉上、在牛排上、燉到肉湯裡、大炒入中式菜餚……它都能扮演很神奇的角色,產生豐富的嗅覺和味覺層次。

與其把它當成增加鹹味的一般鹽,我們覺得一次只要使用一點點,把它當成「天然調味料」更有妙用! 巴黎聖路易島上的這家分店非常容易找到,而且女店長很親切,總是熱情地招呼大家試吃,愛烹飪的人別錯過!

從聖路易島走回西堤島的這段路是巴黎春天和秋天最美的散步路線,可以看塞納河無盡的天光,以及聖母院背後庭園裡的繁花或秋天的楓紅。連接聖路易島和西堤島橋上時常有固定的街頭藝人表演,風吹過、塞納河流過,音樂聲像漂浮在傍晚金黃色的夕陽中,走過這段路,常常有想要跳舞的感動。

最後,讓我們回到聖母院門口的廣場上,再一次來到巴黎零點前。它有一個很美的傳說……來到巴黎的人,只要踩了這個巴黎零點,這一生一定會再回到巴黎。無論經過多少歲月,總盼望著再回到最初的起點。巴黎潛藏各處的懷舊情感,讓這個城市永遠散發著迷人的溫度。

上班、上課超級悶,好想旅遊去?
下載「ETtoday新聞雲APP」帶你一起鍵盤旅遊→

iOS:https://goo.gl/rmIDdx
Android:https://goo.gl/XPe8Uj

分享給朋友:

推薦行程

讀者迴響

旅遊 熱門新聞

前鼎泰豐師父!滿滿湯汁感還原度超高

八色烤肉吃到飽方案限時回歸

「麵屋一燈台灣首店」元旦收攤

北投最新單車道開放!騎到關渡平原

手搖飲「聖誕優惠」一次看!

豐FOOD明年1至3月「龍蝦吃到飽」開賣

手搖飲4大飲品買1送1限時8天開跑

父母掀「花掉給孩子遺產去旅行」熱潮

桃園新景點「地下水宮殿」年底開放

汐止富士飯店易主!明年1月換招牌

熱門行程

新北耶誕城四大燈區獨特風采超吸睛

2024新北歡樂耶誕城 11/15(五)魔幻登場,邀請大家一同沉浸魔幻浪漫氛圍及欣賞璀璨絢麗燈飾!

2024新北感溫祭系列活動感受新北觀光活動魅力+

為迎接寒冷的冬季,新北市推出豐富的節慶活動,讓市民與遊客在溫暖的氛圍中,開心渡過冬春時光

Facebook 上等你來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