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即將從4月登場。(圖/官方單位提供)
記者蔡玟君/台北報導
備受旅客期待的「2025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將從4月18日登場,107天展期分為春、夏、秋三季,《ETtoday新聞雲》整理出10個常見Q&A懶人包,供計畫今年前往的旅客參考。
三年一度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今年邁入第六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實行委員會事務局主幹兼廣報組長今瀧哲之認為,本屆是「集大成的一年」,集結過去五屆積累的藝術能量,加上全新創作,使今年作品多達250個,並新增「志度」、「津田區」、「引田區」、「宇多津區」4個區域,共17個島嶼地區為今年展場。
▲位於小豆島的作品《初始之刻》,是欣賞夕陽的推薦去處。(KKday提供)
從人口大量流失、環境嚴重破壞的污染島嶼,到成為享譽國際的海洋藝術之島,今瀧哲之認為這15年為當地帶來最大改變,除了經濟效益,移住人口也開始增加,如原本僅剩下150居民的男木島就有50人移居,而小豆島每年也有400人移住;過去廢除的校舍也因外來人口增加復校,都是明顯變化。
▲小豆島是重要展區。(圖/華航提供)
對於今年計畫前往藝術祭的旅客,以下整理10個常見Q&A,從活動日期、交通、住宿安排一次看懂。
1.今年展期是什麼時候?
今年活動從4月18日至11月9日為止,分為春、夏、秋3個展期,共107天。即日起開賣藝術祭鑑賞護照,分為官方APP電子版與紙本版2種,即日起至4月17日為止預售價為4300日圓,開展後為5500日圓,4月18日起可買單一季度護照,售價4500日圓。
・春季展期:4月18日起至5月25日,以瀨戶大橋區為主要舞台。
・夏季展期:8月1日至31日為止,以志度、津田區、引田區為最大亮點。
・秋季展期:10月3日至11月9日為止,地點包括宇多津區、本島、高見島、粟島、伊吹島。
・全會期均可前往展區:直島、豊島、女木島、男木島、小豆島、大島、犬島、高松港區和宇野港區。
2.哪個展期最適合前往?
瀨戶內四季都有其獨特魅力,旅客可依照自己的喜好與適合時間前往,關於詳細交通、所有藝術品介紹等資訊,將於3月中旬在官網全面更新資訊。
▲▼華航與星宇航空分別提供「台北-高松」、「台中-高松」直飛航線。(上圖/記者李毓康攝,下圖/記者蔡玟君攝)
3.從台灣去高松最方便的航班選擇是什麼?
從3月30日起,中華航空開飛「台北-高松」航線,天天都有航班;星宇航空「台中-高松」航線每周提供5個來往航班,方便台灣人前往。
4.今年藝術祭必看重點有哪些?
每個人對於藝術喜好不同,因此「必看重點」沒有絕對答案,但今瀧哲之認為今年春季展期限定的「瀨戶大橋區」相當驚艷,旅客不可錯過。
若想支持台灣藝術家,從第一屆就參與的台灣知名藝術家王文志,今年有全新作品《抱擁》,知名藝術家林舜龍在豐島也有全新創作《跨越國境祈禱》,以及雲門舞集將於高松港帶來《Sounding Light》作品。
5.看展有哪些注意事項?
藝術祭開始後,部分美術館、作品採使用鑑賞護照預約制,建議3月中旬後確認想看的作品開放時間,提早預約。此外也需注意美術館拍攝規範,部分美術館僅有特定區域開放拍照、錄影。
6.住宿地點選擇哪裡最方便?
雖然多個島嶼均有提供住宿,但今瀧哲之認為住在高松港周邊最適合,住宿選擇多、生活機能方便,只要事先規劃好船班、當地交通,可一日往返不同展區。
▲高見島上僅能靠步行移動。(圖/官方單位提供)
7.17個展區當地交通如何安排?
每一座島嶼交通安排不同,部分島嶼僅能以走路方式,部分島嶼交通方式多元,簡單整理如下:
・島上只能走路:伊吹島、高見島、犬島、大島、男木島
・有公車:本島、瀨戶大橋區、小豆島、女木島、豐島、直島、宇野港區
・可租借腳踏車、電動腳踏車:粟島、本島、瀨戶大橋區、小豆島、女木島、豐島、直島、宇野港區
・可自駕:小豆島、豐島、直島
・有計程車:小豆島、瀨戶大橋區、豐島、直島
・可搭JR:高松港、宇野港、志度、津田區、引田、宇多津區
直島、豐島、小豆島、宇野港區部分自行車租借站可事先上網預約,預約方式可上活動官網查詢。
▲女木島。(圖/官方單位提供)
8.島上有便利商店或餐廳嗎?
部分島嶼沒有便利商店和餐廳,建議可自行準備飲料、飲用水與便當帶到島上享用,記得將垃圾帶離島上。
9.如何查詢島上作品與景點的走法?
開展後,透過官方APP可查詢作品與景點之間的簡單走法,以及每處活動會場人潮擁擠情況。
10.周末、國定假日人潮眾多需注意
在開展期間,周末、國定假日(如黃金周)遊客人潮將倍增,建議海外旅客安排前往時避開,或需預留更多交通時間,若交通船可預約,也建議事先預約。
▲即日起至2025年8月31日為止到日本Bic Camera,電器與美妝用品消費滿未稅價5001日元以上,出示優惠碼券即可享有指定優惠,旅客可以事先存在手機裡面,結帳時出示即可。Bic Camera目前將電器與美妝保養商品分開計算,使用時請務必注意。(圖/Bic Camera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