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街市於2021年8月重啟。(圖/記者彭懷玉攝)
記者彭懷玉/香港報導
來香港玩,除了在街市中聞香覓食、搭最新纜車到太平山上看夜景,「文化旅遊」絕對是在疫後興起的一大重點。其中,中環的「中環街市」,改建後以全新樣貌見客,不只保留在地居民的記憶,並讓旅客可以窺探十多年來的演變。
▲標誌性的大樓梯,因香港攝影名家何藩曾多次到訪,他以黑白底片記錄下老香港的市井意象,照片讓樓梯一砲而紅,成為打卡據點。(圖/記者彭懷玉攝)
中環,是旅客來到香港必經之處,老字號餐廳、異國咖啡廳林立,卻顯得毫不違和,碰撞出在地色彩。不過,許多人不知道,這裡過往藏了一棟逾80年歷史的市場,60年代更是東南亞最大規模市場,販賣肉類、菜類和各式海鮮,在2003年卻因重心轉移而歇業,叫賣聲嘎然而止,一停就是18個年頭。
▲2021年8月起,中環街市不再是鬧哄哄的市場,華麗轉身成囊括餐廳、伴手禮店、在地品牌、文創選物店,時不時還有藝文展演,讓廢棄市場明亮起來。(圖/記者彭懷玉攝)
一直到市區重建局和華懋集團接手,進行大規模整修,2021年8月起,中環街市以全新面貌見客,這裡不再是鬧哄哄的市場,華麗轉身成明亮空間,囊括餐廳、伴手禮店、在地品牌、文創選物店,時不時還有藝文展演,讓廢棄市場彷彿活了起來。
▲步入一樓大廳,記得抬頭看看天花板,以500顆街市常用的「雞蛋燈」作為照明。(圖/記者彭懷玉攝)
步入一樓大廳,記得抬頭看看天花板,以500顆街市常用的「雞蛋燈」作為照明,過去賣雞鴨的攤販,保有攤販樣貌,以不同品種白米、米袋等,佈置成「金源白米」意象區。
▲▼賣雞鴨的攤販,保有過去攤販樣貌,以不同品種白米、米袋等,佈置成「金源白米」意象區。(圖/記者彭懷玉攝)
想拍下紀念照,必定要提及標誌性的樓梯,會發現階梯面設計較寬敞,是因過去方便市場搬運貨物,而香港攝影名家何藩曾多次到訪,他以黑白底片拍下老香港的市井意象,讓樓梯一砲而紅,成為旅客到此一遊的打卡據點,繼續走上階梯,還會發現一些攤位號碼、辦公部門指示牌也原地保留下來,沿途充滿驚喜。
▲繼續走上階梯,還會發現一些攤位號碼、辦公部門指示牌也原地保留下來,通花鐵閘也成為裝飾。(圖/記者彭懷玉攝)
早期攤販及大排檔的元素還在,像是掛肉的鐵鉤、掛蔬果階梯式的陳列、通花鐵閘,在文創商家進駐後,改為掛飾品、商品或單純裝飾之用,增添時尚之餘,更充滿時代的意義。
▲▼早期攤販及大排檔的元素還在,像是掛肉的鐵鉤陳列出來訴說歷史;13個具特色而保留的街市檔口。(圖/記者彭懷玉攝)
以新面貌登場的中環街市,運用「無邊界空間」概念設計,目前多達超過70間不同類型的商戶進駐,包含街頭小吃至特色食肆、本地品牌、文青小店和生活雜貨等,以及13個具特色而保留的街市檔口;大樓內也設有面積達逾300坪的綠化空間,及社區表演和活動空間等,方便舉辦各式藝術展、表演等活動,來到香港玩可別錯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