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廣大海域,竟然累積看不到10顆海膽!(圖/澎湖縣共生藻協會-陳盡川提供)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澎湖馬糞海膽照理說才剛進入生長繁殖期,但日前專家發現,除了人為的保護區還保留4、50顆,其餘「一片死寂」,廣大的澎湖海域竟然累積看不到10顆海膽!而且被發現的海膽,都已經接近生命末期,代表該物種的生殖繁衍功能崩潰,「幾乎沒有新生命」。粉絲團「我是澎湖人」協同保育專家,發起「不吃、不捕抓、不買賣」海膽活動,希望守護澎湖的海洋生態。
「澎湖縣共生藻協會」理事長陳盡川,日前在臉書揭露澎湖馬糞海膽面臨浩劫的殘酷事實。正常來說,海膽在4到9月是生殖腺發育期,5月在潮間帶應會逐一出現;不過他連日進行海底監測與普查,發現原本有大量海膽與螺貝類的海域,如今一片死寂,幾乎看不見海膽蹤影。「除了人為保護處還保留4、50顆,廣大的澎湖海域竟然累積看不到10顆海膽!」
而被發現到的海膽,都接近生命末期,看不到中生代、新生代,這意味著去年至今的「海膽生殖繁衍功能」已經崩潰,「沒有新生命的形成」。如果今年再開放捕抓、買賣,海膽可能會在澎湖海域成為稀有物種,甚至滅絕。「海膽被濫捕到已經無法自己傳宗接代,快在澎湖消失了!」
▲照理說應該是繁殖期,但海膽生殖繁衍功能已經崩潰,「幾乎沒有新生命的形成」。(圖/澎湖縣共生藻協會-陳盡川提供)
根據地方海洋保育團體調查發現,澎湖馬糞海膽的濫捕情況其實年年發生,就算有規定必須超過8公分才能捕撈,卻防不勝防,更抵擋不了人類的欲望,每次一開放不到3天,海膽就慘遭「大屠殺」。今年官方提早半個月開放採捕海膽,出現資源快速枯竭現象,留下少數體型大卻抗病力弱的老海膽,對於族群自然復育力來說相當不利,漁民未來也會面臨損失慘重。
為了搶救海洋生態,樹黨黨主席冼義哲在臉書粉絲團「我是澎湖人」和「澎湖青年陣線」發起活動——我「不吃、不捕抓、不買賣」海膽!並表示需要採取以下行動:
1.立即性禁捕,最少以兩年為期。
2.將漁期的限制改成「採捕量」或「漁區」的限制,並劃設保護區。
3.儘速完成衛生下水道的建置。
4.修法增加查緝人員編列數、加重非法盜採捕之罰金與刑罰,從源頭控管才能有效遏止,唯有當罰金遠高於非法採捕之利益時,才能杜絕違法誘因。
5.呼籲縣政府輔導漁業轉型升級。
6.公民行動,請各位鄉親好澎友,如有看到任何關於海膽保育類海洋生物或任何買賣、食用或捕抓的資訊,不要再貼文或轉貼分享。
此外,陳盡川理事長更上網招募潛水志工,搶收200顆海膽育苗。他們認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透過招募生態保育志工隊,一起投入海膽種苗復育的工作。
*Facebook 活動:為了澎湖海洋生態,我「不吃、不捕抓、不買賣」海膽!
▲「我是澎湖人」發起活動:「不吃、不捕抓、不買賣」海膽。並招募潛水志工,投入海膽復育工作。(圖/澎湖縣共生藻協會-陳盡川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