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文/都會生活研究專案,摘自《別傻了 這才是京都》,遠足文化出版社
譯者/許郁文
潛規則 19【麵包消費量是日本第一。】
拉麵、餃子,我們剛剛已為大家介紹了京都人的飲食生活,也了解他們其實愛吃重口味的料理,但,還有另一個需要向大家介紹的飲食習慣。
與「和風」的印象相去甚遠,京都其實是全國名列前茅的麵包消費區域。根據都道府縣的食品項目調查發現,「全年購買量(全年支出金額)」(平成二十~二十二年平均),在麵包項目中京都勇奪第一名。
走在京都的街道,隨處都可見到麵包店,其中有兩間是「不知道會被當笨蛋」的在地烘焙坊連鎖店,其一是「進進堂」,其二則是「志津屋」。
進進堂是大正二年(西元一九一三年)創業的老店,除了麵包之外,也進軍咖啡店與餐廳。位於京大北門前的進進堂,是第一代老闆根據留學巴黎時體驗的咖啡文化所設計,最明顯的特色就是人間國寶黑田辰秋打造的長桌,讓店內裝潢的時尚品味達到極致。進進堂也是最早將法國麵包引進京都的店家,從此創舉就能看出他們對麵包的積極態度。
志津屋是昭和二十三年(西元一九四八年)創業,長久以來,都以在圓形法國麵包挾入火腿與洋蔥片的「Carnet」,以及從創業傳承至今,味道亙久不變的「元祖炸牛排三明治」等獨特的熟食麵包搏得高人氣,有些旅客還會特地在京都站的店面買麵包回去當伴手禮。
除了上述的麵包老店,京都之所以能保留多間歷史悠久的咖啡廳,也是因為比起「現煮的白飯」,京都人更愛吃咖啡與麵包(據說是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工匠師傅與商人,所以沒什麼時間煮白飯)。京都最具代表性的咖啡名店是「INODA COFFEE」(咖啡端上桌的時候,已經倒了砂糖與牛奶),許多京都人也都擁有「假日與家人一起去咖啡廳吃早餐的」回憶。
京都人自認為是將麵包發揚光大的先驅,但卻有旁人對這份驕傲冷眼旁觀,那就是京都的鄰居─「神戶」(兵庫)。神戶自詡為將甜點與麵包文化推廣至全日本的推手,居高臨下地認為:「京都人不過是群只知道京都麵包的人而已」。在先前提到都道府縣的食品項目「全年購買量(全年支出金額)」裡,乃是神戶在吐司麵包的消費量拔得頭籌。
神戶與京都的差異在於,神戶有許多遍及全國的連鎖麵包店,例如DONQ或 BIGOT,但京都不僅沒有外來的店,當地麵包店在京都之外的知名度也非常低。再者,相較於異國色彩濃烈的神戶而言,京都的商品多多少少都要跟「和風」扯上關係。
就某種意義來說,要了解具有「京都特色」的商品與店面設計的京都麵包文化,第一步得就近從在地的麵包店進攻才行。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上班、上課超級悶,好想旅遊去?
下載「ETtoday新聞雲APP」帶你一起鍵盤旅遊→
iOS:https://goo.gl/rmIDdx
Android:https://goo.gl/XPe8Uj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