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福州多元異國歷史 來西林小築咖啡廳歇腳

來源:or旅讀中國

福州近代的繁榮, 是在道光22年( 西元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後,成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從清代多年來的閉關政策中開放,一躍而升成了重要的國際茶葉輸出大港,而福州城裡最能見證當年風華的區域,即是歷史上有名的領事使館區──倉山區。

倉山區位於閩江的南台島,隔著一彎江水與鼓樓區對望,前者五口通商後隨著洋人進駐,城市景觀別於傳統;後者則有福州聞名的閩式建築三坊七巷。

福建師大校舍 走進中國最早女子大學

首先從上三路轉近福建師範大學,校園內有一座山丘上的宏偉校舍,是由美國教會衛理公會於1908 年創辦的女子大學──華南女子文理學院,也是中國最早的女子大學,為福建師大的前身之一。建築坐南朝北,由三座樓組成,西式建築結構,結合中式的歇山式屋頂。

康山里 新式建築林徽因也傾心

▲原本大戶人家的大門花窗裝設彩繪玻璃,從裡面看竟成夢幻的玫瑰色。

福建師大對面,位於上三路北側的小巷康山里,行人不多,偶爾有幾輛自行車經過,漫步其間,白色圍牆和紅磚建築之間帶著一絲愜意。

仔細一看,這個小區是以眾多融合西洋、南洋風格的民國建築群構成的,原本的花園裡掛滿了居民正在晾曬的衣服,社區中處處充滿生活的痕跡。

民國17年(1928年),康山里興建了一批帶有獨立花園的單元式公寓,多為2、3層樓磚木結構,住戶以商人與傳教士為主,留存至今的愛廬、可園、以園、夢園等,今則為一般民居。

馬廠街 瞻仰國民政府主席老家

▲前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故居。

再往前走,到馬廠街上又是一系列的洋房,如忠廬、拓廬、碩園、鼎廬等。忠廬以其灰色磚牆牆面有別於附近的紅磚建築,引起大家的注意。

原來這座格局獨立完整、環境清幽的三層樓宅院建於民國21年(1932年),文革以前,先總統蔣公與夫人宋美齡女士的英文秘書,曾在此暫居十年時光。

現在這棟房子仍是獨門獨戶,不禁令人想像屋主住在這麼氣派的房子裡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同樣氣派的獨戶三層樓洋樓,還有當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故居「林森公館」,於二〇年代福建省建設廳廳長親自籌建,林森的晚年便在此度過。

德園 遭拆遷的德國公使公館
池志海對歷史建築的興趣,啟蒙於福建師大美術系上的幾位老師,如藝術史學者王鴻等人。王鴻老師對老房子的研究和保護相當積極,當建於19世紀末的前德國駐華公使公館「德園」

於2006年準備拆除時, 他在現場舉辦《告別福州》展覽,呼籲保護德園,希望政府和附近居民更加了解這些建築的文化價值,當時德國文化基金會甚至表示願意出錢購買、修繕保護德園。

如今德園及在原址旁的「宇德園遭拆遷的德國公使公館4園」皆已拆除(宇園為同盟會創始人、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戰友程拱宸故居)。

西林小築 到維多利亞風格咖啡廳歇腳

▲裱框的「西林小築」四字是從建築西側殘存的門額上拓印下來的!

復園路走到底,轉一個彎,映入眼簾的是一棟典型的維多利亞時期風格的英式別墅「西林小復園路走到底,轉一個彎,映入眼簾的是一棟典型的維多利亞時期風格的英式別墅「西林小後來曾作為工廠使用,有些房間門前還留有「技術部」、「生產部」的牌子,相當有特色。

▲西林小築窗台旁的角落。

推開大廳左側的水綠色房門,則是一間樸實的咖啡廳,聚集了喜歡咖啡、喜歡老房子的人,他們在這裡種花、養魚,用溫暖的舊家具與老物件妝點,讓這個房間搖身一變成了文藝場所,喜歡老建築的同好,常常在倉山區漫步以後來到這裡休憩,享受透過美麗窗櫺灑落的陽光。

魯貽圖書館 老圖書館帶有歐洲風
經過公園路上的俄國領事館、振廬等建築後,是立新路底的魯貽圖書館。這座外牆顏色清新的屋子建於民國33年(1944年),為一帶有維多利亞時期風格的近代建築,前半部為一層樓、後半部為兩層。

圖書館當初是為了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秘書黃展雲(字魯貽)所創設。文革期間,被佔用作為倉山郵電局,後來維修,轉為倉山煙台畫院和倉山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辦公室。

法國駐福州領事館 法國詩人百年前的家

▲正待修繕的石厝教堂。

樂群路上的紅色窗櫺屋子,是法國著名詩人、劇作家和外交官保羅.克洛岱爾(Paul Claudel) 在19世紀初任法國駐福州領事,兼任西班牙、葡萄牙駐福州領事時的居所,後來為美孚洋行租用,也曾作為倉前天主堂。

法國駐福州領事館的主樓為磚砌的兩層樓建築,左右7間,進深6間,有地下室。各大房都砌著英式壁爐,但從屋外看煙囪已毀。屋內中央為廳堂,上為露台。

廚房及傭人房另在西側,有木廊與主樓相連。領事館斜對面為美麗的聖約翰堂(St. John's Church),俗稱石厝教堂,這座教堂於咸豐11年(1861年)落成,由當時福州的英國僑民募款,且獲得英國領事館支援,委任外籍工程師設計。聖約翰堂的特殊之處,在於當時的使用對象多是英國僑民,因此建築形式、命名方式等都沿襲西式風俗。

泛船浦天主堂 教友占福州一半信徒

▲泛船浦天主堂內部。

福州的歷史長達兩千多年,自漢朝開始,先後建六次城垣,由北向南擴展,北方以屏山為障,南有于山、烏山相對峙,並以當時的南街(如今的八一七路)為中軸,兩側成對稱的坊巷,其中南後街一帶的「三坊七巷」從西晉末年即開始建設。

唐朝安史之亂時,因福州平地多又有河流,避難南遷的一支便因環境宜人而在此落腳打造新家園,中原的精緻文化因而隨之引進福建,以士大夫、文人為主的街坊逐漸成形,亦為之後的數百年福州文化注入活水泉源。

稍遠的閩江旁,則另有一座歷史同樣悠久,而建築則更雄偉華美的教堂──聖多明我會福州主教座堂(Saint Dominic'sCathedral),又名泛船浦天主堂。這座福建規模最大的天主教堂如今仍使用中,且擁有上萬名教友,竟占福州天主教徒一半。

鴉片戰爭後,競相登陸福州的各國洋行,多選址在泛船浦,很快地,泛船浦一帶形成了繁華的街區。泛船浦原名番船浦,是明末清初洋商船的停靠地,近代才漸以諧音改寫為泛船浦,福州俗諺中還有「泛船浦內看番船」的說法。

分享給朋友:

推薦行程

讀者迴響

旅遊 熱門新聞

丸亀「炸物免費送」限時20天開跑

免費賞!北市2大花海搭車就到

大阪60年地標級飯店結束營業

直擊關島最美「跨海高爾夫球場」

全台最美火車站!月台上眺望漸層藍海

魚夫最常去的10家牛肉湯

竹縣「6處落羽松、楓葉景點」近全紅

羊肉爐、酸菜魚吃到飽!新千葉火鍋升級

奧妙捷奏行旅 嗨賴慢遊好食光

連鎖豬排店「吉豚屋」永和店1/10開幕

熱門行程

Facebook 上等你來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