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麗塔
說到三芝飛碟屋,台灣人沒有一個人不知道,只是大家可能已經漸漸淡忘……對很多遊客來說,幾年前只要到北海岸,一定要特定繞過去看個兩眼!2008年,縣政府工務局以危險為由將其拆除,當時還引爆網路「能留下一棟紀念屋」的巨大聲浪,質疑拆除是「代表政府部門對庶民文化與流行文化的無知」,正反意見僵持不下。事隔多年,英國每日郵報(dailymail)近日以「未來感」十足再次報導了這個建築,大家或許沒想到,飛碟屋曾幾何時已經成為國際對台灣的印象之一。
▲三芝飛碟屋(圖/維基百科,以下同)
可能大家並不清楚飛碟屋最初的用途為何?在1978年動工的飛碟屋,最初是做為美軍渡假村之用。鬧鬼一說可能與它的位址有關,此處原為「荷蘭士兵墓地」,另一說則為古刑場,興建過程中,也發生多起工程意外、自殺和車禍等。
1980年代,由於開發商資金周轉不靈,飛碟屋案嘎然停止,從此被棄置。
然而,這些飛碟屋的沉重故事,在外媒的眼裡卻有一個全新的詮釋。「身為一個人造地景的狂熱記錄者,飛碟屋真的超級酷!」來自菲律賓不動產管理員Gem表示,「它的顏色、復古風的未來主義風格,設計者十分有膽量。至於它的傾頹,我聽到了來自人們不同的故事」。
膠囊狀的外型,現在看起來有些突兀,但卻是1980年代非常流行的,但顯然由於價格過高乏人問津,「或許時代是錯的,目標市場也是錯的,開發商的實驗注定失敗,但不減人們對它的好奇心」。
▼《每日郵報》報導台灣飛碟屋,報導中附帶了以下影片。經查證影片內容應為「翡翠灣太空玲瓏屋」,可說是北海岸第一代飛碟屋,但應非報導中的三芝淺水灣飛碟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