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的青年旅館。(圖/記者游琁如攝)
記者游琁如/專題報導
102年8月,台北市西區的巷弄裡一棟三層樓的老房子開始連串的搬遷作業,沙發、餐桌椅、櫥櫃,最後是上下層床鋪,巷弄底,一名揹著大背包的日本旅客遠遠凝視,他走近看見屋內的混亂,最後選擇離開,這是台北市數不清第幾間因為無法經營而選擇結束的青年旅館,「我很難過,我喜歡的空間永遠消失了。」日本旅客伊藤說。
以專賣床位為主的青年旅館,多數具有文化特色,能與各國旅客分享旅行所見所聞,是不少旅客赴他國旅行時省錢的最好住處。背包客選擇住青年旅館除了省錢,與他國旅人交流更是一大重點。端看台北市網站登錄,已合法青年旅館不到20間,其中絕大多數為財團投入,僅有數間為私人營運。
側面了解,於國際青年旅館網站上顯示,台北市實際擁有的青年旅館自2012約為40間,至2014年兩年內,成長至80至90間。兩年內青年旅館數字成倍數成長,立案旅館卻少之又少,業者透露,政府法規不完整是關鍵,「否則,誰會想當偷偷摸摸經營的,隨時擔心害怕被抽查的旅館?」
與星級旅館和一般旅宿業不同,青年旅館強調互動層面及在地連結。在北投經營青年旅館的西卡表示,青年旅館族群與星級旅宿屬不同旅遊族群,「高資訊蒐集、偏好深度旅遊方式,是青年旅館旅客的特色。」想把旅遊預算花費在不同傳統用途,同時期待在旅途中尋找不同於知名景點的旅客,才是青年鎖定的族群。
▼與星級旅館和一般旅宿業不同,青年旅館強調互動層面及在地連結。(圖/記者游琁如攝)
外國旅客愛上台灣,全是因為青年旅館
距離東京鐵塔步行10分鍾可以到,還是工地的灰色建築,是棟三層樓的青年旅館,一樓是cafe,二樓以上是青年旅館。過去曾是相撲火鍋店面,三樓還留有相撲地的象徵痕跡,頂樓可以看到東京鐵塔的頂端。旅館主人伊藤來過台北N次了,每次來他都住在永康街附近一間老屋青年旅館裡。
三層樓的房子,門口有棵50歲的老椰子樹,屋內簡單而小,卻有無法複製的風景。伊藤說那是他最愛的地方,他把那間青年旅館的照片存在手機裡,時常想如果他有一間青年旅館,會是什麼樣子?在2012年8月,該青年旅館收起後,伊藤說,自己彷彿失去在台灣的家。經過一年半的籌備,因為台灣青年旅館而生的另一間旅館,將在東京的土地上延續經營。
想投入合法青年旅館,卻困難重重
西卡是台灣極少數合法立案經營青年旅館的業者,曾試圖推動旅館法修法,更找過三百間以上房子,最後選擇在北投投入青年旅館產業。西卡說,台灣旅館法規不健全,缺乏中小型旅館,甚至青年旅館法規規範,導致日租套房、青年旅館如雜草般生長,政府無法可管。 「無論大小規模,立案皆選擇用相同標準衡量。」
西卡舉例,青年旅館業者想立案,難度有二,一為建物土地本身不合法規,除商用土地規範外, 巷寬、無障礙空間等,部分台北地區的特色老屋,根本無法立案。此外,若想成為合法業者,標章、建材、申請立案投入資金等細節, 成本極高,「若非財團投入,想成立青年旅館門檻很多,財務難度高。」相比韓國申請青年旅館執照僅需半年,香港在旅館業特別區分青年旅館,台灣法規只能讓業者咬牙選擇背負高額申請費用,或者乾脆繼續地下經營。
已經營青年旅館業者:快要走不下去
小茹(化名)曾經從事台北市青年旅館經營,相比台南不斷推陳出新的老屋民宿及就地合法化的旅館業者,台北市區的經營顯得困難重重。小茹表示,台灣旅館法法規並無小型旅館法,以一般旅館法來說,旅館門前的巷道最少要8米寬、樓梯寬度不得小於1.2公尺。
「若是要以台北市的老屋或舊大樓申請,幾乎不可能合格。」而若不將青年旅館放在旅館法內,轉以民宿申請,台灣民宿則限定必需成立於「非都市土地」,在無法將青年旅館轉為合法化狀態下,小茹只能咬牙繼續偷偷摸摸經營。
小茹用老屋打造的青年旅館頗具特色,吸引不少外國旅客入住,各國藝術家也多是常客。然而在國稅局遞出警示罰款單後,小茹正式決定結束青年旅館營業,「一次最少罰八萬,對於只有10個床位的小旅館來說,實在壓力太沉重。」小茹將所有消防工作與逃生設備做到最好,雖想與旅客分享台灣美好的人事物,卻再也經營不下去,這是台北青年旅館業者的重要難題。
▼很多青年旅館,都提供旅客可以交流資訊的溫暖空間。(圖/記者游琁如攝)
愛上旅行,全因為青年旅館
愛玲旅行過40個國家,住過上百間青年旅館,最喜歡的旅行時光,就是在青年旅館的時刻。愛玲表示,青年旅館最珍貴處並非便宜,而是在地人情的溫暖。「青年旅館總是有最美的客廳與最了解當地生活文化的主人。」以京都為例,一間被列為歷史建築的老屋青年旅館,主人可以花上一個下午的時間煮一壺茶,細談整個房子從古至今的美麗歷史,「那種凝視建築和土地的美,是旅行最值得經歷的片刻。」
愛玲說,自己環台旅行時也試圖走訪各地青年旅館,但部分業者根本不接受台灣本地旅客,只因為害怕是政府機關的稽查人員,「很多台灣的青年旅館超美,充滿了態度與熱情,絕對不輸給日本或歐美。」土地最美的記憶並非房屋本身,而是凝結在人與時空的互動,「如果世界都已經走進來了,為什麼台灣還要把世界往外推呢?」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