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廢棄眷村成最美歐式餐廳!隱藏版「無菜單料理」白色鞦韆超好拍

▲「仁愛新村」在荒廢40年後,經過三年的努力,團隊以海漂物、漂流木、綠植、壓克力作品,賦予歷史產物另類的面貌。(影/記者彭懷玉攝)

▲宜蘭壯圍鄉廢墟餐廳。(圖/記者彭懷玉攝)

▲60年歷史的眷村「仁愛新村」在荒廢40年後,化身為廢墟餐廳。(圖/記者彭懷玉攝,以下皆同)

記者彭懷玉/宜蘭報導、攝影

廢墟內竟藏了歐式鄉村風餐廳!宜蘭壯圍鄉過去以漁業、農業為主,在沙丘旅遊服務區帶動下,吸引不少青年返鄉,隱身壯圍鄉東港村的「廢墟餐廳」就是一例,提供在地小農食材結合歐法風格的無菜單料理。

▲宜蘭壯圍鄉廢墟餐廳。(圖/記者彭懷玉攝)

▲經過三年的努力,團隊以海漂物、漂流木、綠植,賦予歷史產物另類的面貌,形成毫不違和的頹廢美學風格。

一踏進園區,原本陰雨連綿的天氣忽然露出陽光,似乎在歡迎我們前來探訪,過去大陳義胞的遷臺眷村,在荒廢40年後,從牆壁中冒出的樹根、脫落的油漆壁面露出紅磚,訴說著歲月流淌的滄桑,經過三年的努力,團隊以海漂物、漂流木、綠植、壓克力作品,賦予歷史產物另類的面貌,形成毫不違和的頹廢美學風格。

▲宜蘭壯圍鄉廢墟餐廳。(圖/記者彭懷玉攝)

▲眷村內一共有48間廢墟,有的甚至連屋頂都沒了,目前整理好10多間房,其餘的仍是「廢墟」。

「廢墟餐廳」的整頓由「稻田裡的餐桌計畫」創辦人廖誌汶發起,他與一群客家青年回鄉著手改造,廖誌汶說,眷村內一共有48間廢墟,有的甚至連屋頂都沒了,目前整理好10多間房,2間以餐廳面貌呈現,他信心喊話,「再給我一年時間,明年會全部整理起來!」

▲宜蘭壯圍鄉廢墟餐廳。(圖/記者彭懷玉攝)

▲廢墟空間以海漂物、漂流木、綠植、壓克力作品,賦予歷史產物另類的面貌。

「廢墟餐廳」餐點則由葉書佑張羅,身兼店長與主廚的他,早年在涵碧樓服務,因為想打造自己的作品而放棄名牌飯店光環,跑到宜蘭濱海小村打拼,每三個月會更換一次菜單。

▲宜蘭壯圍鄉廢墟餐廳。(圖/記者彭懷玉攝)

▲▼主餐有鴨腿配紅酒醬及義式燉蔬菜、鮮魚佐上白酒及羅勒油等。

▲宜蘭壯圍鄉廢墟餐廳。(圖/記者彭懷玉攝)

主餐有鴨腿配紅酒醬及義式燉蔬菜、鮮魚佐上白酒及羅勒油、牛板腱淋上肉汁與馬鈴薯泥等,含開胃小品、湯品、麵包、前菜、主餐、甜點、飲品等,一客880元至1,080元(+10%),用餐區分為室內座與廢墟座,在廢墟內享用精緻法餐,是個特殊的體驗。

▲宜蘭壯圍鄉廢墟餐廳。(圖/記者彭懷玉攝)

▲▼在廢墟內享用精緻法餐,是個特殊的體驗。

▲宜蘭壯圍鄉廢墟餐廳。(圖/記者彭懷玉攝)

60年歷史的眷村廢墟「仁愛新村」在一群返鄉青年的努力下,呈現換然一新的面貌,同時,這裡也是一座好拍的大型地景藝術,運用漂流木、海漂物、白色球型椅妝點空間,還有木棧板的圖畫,頹廢中散發活力氣息,廖誌汶說,「希望以後這裡不叫廢墟餐廳,改叫藝術聚落。」

▲宜蘭壯圍鄉廢墟餐廳。(圖/記者彭懷玉攝)

▲▼運用漂流木、海漂物、白色球型椅妝點空間,頹廢中散發活力氣息。

▲宜蘭壯圍鄉廢墟餐廳。(圖/記者彭懷玉攝)

此外,這裡也是職人的創作空間,利用漂流木做成各類餐盤器皿,並不定期舉辦各類跨界餐飲、藝術活動,一旁還設有「漂流木學校」,在廖誌汶的巧手改造下,讓海漂廢棄品華麗變身!也有海洋漂流木燈具、山蘇盆栽掛板、豆腐板彩繪等DIY,以實體空間訴說環保的重要。

▲宜蘭壯圍鄉廢墟餐廳。(圖/記者彭懷玉攝)

▲有海洋漂流木燈具、山蘇盆栽掛板、豆腐板彩繪等DIY,以實體空間訴說環保的重要。

廢墟餐廳
地址:宜蘭縣壯圍鄉東港村仁愛新村31號
優惠活動:即日起至1/27凡兩人消費,即贈送手作木湯匙體驗課程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行程

讀者迴響

旅遊 熱門新聞

台灣知名親子樂園9/30走入歷史

涮乃葉平日午餐5小時吃到飽回歸

全台最大「貴族世家」開放線上訂位

信義「和食料理吃到飽」晚餐能吃4hrs

日本廉航「ZIPAIR」10月首航台灣

三重60年老店「羅撒蛋糕」7/31結束營業

深澳小卷季7/19開跑 水舞秀2周限定

台北平價火鍋吃到飽「廣香」歇業

探索星號2.0「要做最好玩的郵輪」

麻古茶坊開賣夏季最新2款新飲品

熱門行程

Facebook 上等你來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