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由台東縣自然與人文學會、綠島相關單位和義守大學合作的「寄居蟹安家計畫」,執行3年來相當順利!日前又有一批螺殼在台東清洗後順利抵達綠島,進行再次洗潔與曝曬,並電刻上流水號才放回海邊,讓每一個寄居蟹的家都有「門牌號碼」,每個特殊編號都是一種「愛的連結」!
▲熱情鄉親幫忙將螺殼電刻專屬的「門牌號碼」,每個編號都是一種「愛的連結」。(圖/粉絲團「減碳愛綠島」/台東縣自然與人文學會提供,以下同)
過去很多遊客在海邊撿貝殼當紀念,很多饕客也吃著美味的螺貝類,卻不知自己奪走寄居蟹的家。直到2012年,生態工作者山豬(本名呂縉宇)在綠島南寮的海邊,拍到一隻寄居蟹「以水龍頭當家」的照片後,讓許多人看了為之震撼,迅速在網路流傳造成轟動。照片中的寄居蟹委屈擠進「沈重又不符合身形」的水龍頭蓋,像極了難民,也像街友,彷彿說著:「我沒有家了,請把殼還給我吧!」當時山豬接受《ETtoday東森新聞雲》採訪也表示,其實不只瓶蓋、空瓶、水龍頭,還看過寄居蟹暫住破掉的電燈泡,「看了心裡好難過。」
▲3年多前,這張寄居蟹委屈以水龍頭蓋當家的畫面引起轟動,各界人士開始幫寄居蟹找回家。(圖/山豬提供)
從那時起,各路關注生態的人們陸陸續續匯集起來,包括台東縣自然與人文學會、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以及綠島的相關單位一起合作,進行「寄居蟹安家計畫」。目的是讓遊客把家還給寄居蟹、還給這片海洋。不論是過去撿的貝殼,或是到餐廳吃的海螺,都可以將殼洗淨曬乾後寄還給他們。這些從各地來的殼,都會送到綠島相關單位做分類,若是當地有出現的殼種就會放回海邊;若非當地殼種,就會先搜集起來,將來作生態展示或研究用途。
這3年來,陸續都有各界人士將貝殼、螺殼寄到台東縣自然與人文學會,不僅幫助綠島寄居蟹漸漸恢復生態,也開始幫助到墾丁、小野柳等地。他們日前又將一批螺殼簡易洗淨程序後,安全送達綠島,經由海水沖淡味道三個月後,載回到「綠島厝」做清洗曝曬,再電刻上流水號。
▲▼各界人士幫忙處理螺殼,要把家歸還給寄居蟹。
工作人員在臉書粉絲團「減碳愛綠島」分享照片與文字,表示「換上新家的寄居蟹都擁有門牌號碼,每個特殊編號都是一種愛的連結。」讓人看了相當動容!期望這些殼不會再被撿走,留給海邊的寄居蟹世世代代居住。
另外也提醒,到海邊不僅別撿貝殼,也切記「不要隨意亂丟垃圾」,畢竟廢棄物除了會破壞生態,也可能傷害寄居蟹或其他海洋生物。過去甚至有寄居蟹找笨重的酒杯當家,讓人看了很心疼。期望不論是遊客或居民,都能一起守護海洋與我們共同的家園。
▲▼期望這些殼不會再被撿走,留給海邊的寄居蟹世世代代居住。
★ Facebook:減碳愛綠島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