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東門市場現已呈現半荒廢狀態。
圖、文/于佳云
有些歷史是很具體的,比方台南的赤崁樓、淡水的紅毛城或是台中刑務所演武場等,只要上網輸入關鍵字就可以查到豐富的歷史背景,甚至演變成現代人的觀光勝地,這些建築即便有上百年的歷史,但在妥善的維護和觀光發展下仍在與時俱進,不斷流動著。相比之下,新竹的東門市場儼然被下了時空凝結的咒語,所有曾經的風光與興盛都被塵封在一扇扇的鐵門中,經歷過的人走了,初來乍到的人路過,而它就這樣靜靜的躺在那裡,等待被發現,等待停留。
▲▼東門市場外圍僅存的店家。
站在東門市場的路口,一眼就可以穿過中間的通道望至盡頭,兩旁的店家零零落落,還打著燈的屈指可數。「你們覺得從這一頭走到尾巴要多久?10分鐘?不用,大概3分鐘吧。但在民國66年這一段可是要走上15分鐘,因為都被人塞滿了。」開門工作室的解說員陳泓維說。東門市場出現在1900年,一直到1945年它都是全台灣最大的市場,佔地3000坪,4層樓就有571個攤位,還建造了全新竹第一座手扶梯,規模和熱鬧程度可見一般。
▲市場一樓有幾間零星的小吃店。
在當時,市場一樓賣服飾、乾貨和蔬果,二樓賣古董、西服和旗袍,三樓則是音樂教室、藝術工作室和成排的熱炒跟火鍋店。「以前附近百貨公司的櫃姐下班後都會成群結隊跑來市場三樓吃火鍋。當時東門市場的地位就像現在的新竹巨城,要是那時可以打卡,東門市場就是個很好的打卡點。」陳泓維大概是想用時下流行的關鍵字來做過去與現代的連結,但看著眼前這半荒涼、半蕭瑟的東門市場,這樣的連結卻讓人聽來陌生又感慨。
▲開門工作室為市場添上生動活潑的彩繪。
▲二樓服飾修改的店家。
從市場一樓往上走上三樓,店家是一層比一層少,聲音越來越靜,空蕩又滄桑的氛圍讓人腳步也不自覺沈重起來。站在樓層中央,前後挨家挨戶的是冰冷的鐵門,彷彿沒有盡頭一般無限延伸,像那曾經的繁榮與光鮮都在遠得看不見的地方。詭異的是,這如廢墟一般,幾乎失去色彩的畫面卻有著莫名的吸引力。我興沖沖的請攝影師幫我拍了張站在市場中央的照片,打算回去用「新竹老舊市場超好拍!」這類符合時下潮流的標題寫篇文章,但這念頭,卻在回程整理照片的路上打消了。
▲三樓過去曾是熱炒、小吃攤聚集地。
在採訪隔天,新竹市城市行銷處的處長問到我們對東門市場的感想,同行的記者們一致表示喜歡,且都留下深刻印象。處長又問:「但你們覺得這地方還能做什麼?要怎麼吸引人來到這裡?」,現場的記者們開始七嘴八舌起來,「可以做二手市集啊!執行起來簡單又有號召力」「這裡很有台中忠信市場的味道,也許可以試試看?」「啊!可以辦辦公椅競速賽啊!一定很多人參加!」。一時間,那個昨日看起來還像遊走在時代淘汰邊緣、被世人所遺忘的東門市場,突然又好似出現了一線曙光,彷彿原本靜止的一切又開始流動了,也許還不確定流向哪裡,會呈現什麼樣貌,但可以確定的是,東門市場絕對不會只有「新竹老舊市場超好拍!」這樣的標題,它還有很長很長的故事要繼續寫下去。
▲從東門市場與當地住戶緊鄰。
由新竹各大學的學生組成,透過建立青年創業據點、閒置空間改造、跨領域對話與活動舉辦,推廣自由工作文化,藉此凝聚市場攤商及居民意識,創造老舊市場嶄新的公共生活想像。
東門市場
新竹市東區大同路86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