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暑聖品綠豆湯未來十年後可能吃不到台灣產的。(圖/東森新聞)
記者蕭婉寧/專題報導
受到豆類開放進口及人力短缺問題的影響,不過短短10年間台灣每年綠豆年產量從20萬公斤一直到101年的統計綠豆收成4萬多公斤,產量銳減為五分之一,再加上目前種植綠豆的人口結構日漸老化,年導致豆農平均年齡約在50歲左右,很有可能再過10~20年,就會面臨農業技術的流失。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員吳朝慧說:「現在台灣自種的綠豆比國外進口價格貴3倍以上,即使如此雲嘉南地區的豆農仍因人力難尋關係,栽種意願不高。」
綠豆分成油綠豆及粉綠豆兩種,油綠豆的外表油亮但口感較硬不易煮熟,由緬甸進口來的大多屬於這類型的綠豆,而台灣所種植的綠豆為口感較佳的粉綠豆,屬台南5號豆,易煮快熟口感較佳,即便價格高市場好,卻還是面臨產量越來越少的危機,嘉義朴子當地不願具名的豆農說:「綠豆一次產期約開2~3次花,豆莢的成熟期斷斷續續,幾乎只要採收季每天都要採一次,光種一次就耗費很多力氣,而且現在年輕人越來越吃不了苦,對種綠豆一點興趣也沒有。」
目前栽種綠豆最大宗是在嘉義朴子,記者採訪當地栽種綠豆超過15年的豆農,當一問到有關綠豆的問題時,他語帶無奈地說:「因為今年栽種期幾乎都下雨,完全無法種植,今年綠豆的收成至少比往年少一半。」對此,吳朝慧進一步說明:因為綠豆對氣候、土地、水的要求都很高,只要溫度溼度稍微不對,綠豆的產量就會銳減。
▲因人力短缺、進口市場沖擊,台灣的綠豆產量不及過去的五分之一。(圖/取自蘇榮燦臉書)
針對這個現象,研究大豆類作物已經快20年的吳朝慧進一步分析說,造成豆農越來越少的主要原因有二,第一、進口市場的開放,因栽種面積及品種的不同,緬甸的綠豆的價格是台灣的1/3;第二、採收人力難尋,因為過去農產採收大多靠鄰居互相幫忙為主,但因務農的人口日漸減少,人力交換的方式也越來越不可行,同時人力的價格高昂光200公斤的綠豆採收價就4000元。
過去,因大豆類種植日漸萎糜,政府提播一部分的經費以獎勵休耕田種植大豆類作物,種植一公頃補助4萬5千元左右,目前已從原本的一百公頃種植面積至今年已超過八百公頃,但對於綠豆則只提播一公頃2萬4千元左右的補助,再加上綠豆對環境的限制性太高,也是復耕計劃一直遲遲未見彰效的主因。
▲綠豆一到產期需要每天摘取,耗費的人力、時間非常可觀。(圖/取自蘇榮燦臉書)
在採訪最後豆農語重心長地說,「近年來雖然許多年輕人回鄉耕種,但綠豆產業因為太過辛苦及操勞,且經濟價值不高,大多數的年輕人不會選擇種植。」該位豆農年紀約五十歲,也就是說最多也只能繼續耕作30年,在退休後若年輕一代的種植意願一直沒辦法提升,那技術很有機會失傳,而可能在10~20年以後,台灣將面臨到市面上再也吃不到自產的粉綠豆的窘境。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