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神咖啡廳一景。(圖/ONE DAY IN PARIS帶你慢遊巴黎)
文、圖/ONE DAY IN PARIS帶你慢遊巴黎
在花神咖啡館裡,沙特和卡繆完成了「存在主義」,連徐志摩也曾到訪。但花神的文藝浪漫中,最著名的還是沙特與波娃的戀愛故事……
我們完全把自己黏在這裡了:從早上九點到中午,我們在這裡寫作,我們去吃午飯,下午兩點又回來跟在這裡遇到的朋友們聊到晚上八點。晚餐之後,我們在這接待約好的人們。這可能有點詭異,但我們簡直把花神當自己家了。
Nous nous y installâmes complètement : de neuf heures du matin à midi, nous y
travaillions, nous allions déjeuner, à deux heures nous y revenions et nous causions alors
avec des amis que nous rencontrions jusqu’à huit heures. Après dîner, nous recevions les
gens à qui nous avions donné rendez-vous.
Cela peut vous sembler bizarre, mais nous étions au Flore chez nous.
沙特這段文字,不但讓我們看見他與波娃如何度過相伴的時光,也很生動地寫出了當時咖啡館裡的文藝情景。
昔日孕育文藝思想的地方,如今變身人聲鼎沸的觀光咖啡館,但大家若仔細看,餐巾紙上仍印著沙特對它的暱稱—通往自由的道路(Les Chemins de la liberté),精神思想的自由就是他心目中真正的自由。或許昔人不再、物換星移,但美好年代的精神仍悄悄藏在花神的小細節裡。
花神咖啡館至今仍是巴黎名流喜愛出沒的場所,我們曾見過影星吉爾萊勞奇(Gille Lellouche)與製片討論新劇本,也曾遇到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的前伴侶皮耶貝爾傑(Pierre Bergé)坐在結賬櫃臺前,和一位長得像聖羅蘭的年輕男子聊天。
其實花神裡的座位都是有玄機的,那些愛出風頭、希望被人認出來的名人,會坐在聖傑爾曼大道(Boulevard Saint Germain)那一大排的位置。抽菸、抽雪茄的人則愛窩在聖班諾路(Rue Saint Benoit)這一小塊區域。老顧客與服務生早有心照不宣的默契,有時只要說聲「跟往常一樣」(Comme d’habitude)就夠了,而且他們都有自己的「撇步」,像是將咖啡杯底盤蓋住咖啡壺,讓咖啡在寒冷的天氣裡保溫。
沿著熱鬧的聖哲曼大道往東,一直延伸到地鐵瑪畢永站(Mabillon) ,附近的市場和商店是巴黎最具年輕活力的區域之一。這一帶有不少巴黎年輕人熱愛的美式早午餐店,每到週末必定排隊爆滿。
其實法國人並沒有正式吃早餐的習慣,通常都是一杯咖啡或巧克力牛奶,搭一個可頌或巧克力麵包,比較認真一點的就是棍子麵包切片,塗上奶油果醬的「塔丁」( tartine),再來一杯果汁就算很豪華了。這也不能怪他們,因為一直到文藝復興時期,從歐洲其他國家嫁來法國的王后們帶來各種「含奶油的甜麵包」,早上吃麵包沾牛奶的餐飲形式才出現。
即便如此, 還是一直等到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才開始流傳早餐很重要的營養觀念。其實「早餐」(petit-déjeuner)這個法文的字面意義,就是「小午餐」,可見它多沒有自己的正式地位了吧! 而且如今法國最常見的早餐內容:咖啡、可頌、巧克力牛奶,三樣都是文藝復興以後的外來物哩! 很多人到法國旅行,都會驚愕地發現,愈道地的民宿或小旅館,早餐似乎就愈寒酸? 其實大家印象中,那種一大桌麵包片、炒蛋、培根、香腸、火腿的豐盛早餐都是德式或英式的。正因為如此,巴黎人瘋「美式早午餐」的楓糖煎餅、班尼迪克蛋、培果、奶昔,讓人覺得特別奇妙。
現代的日常生活法語夾雜了許多英文,除了直接引用(例如 internet),還有很多被法國人硬把它「法式動詞化」的英文名詞—bruncher 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將英文的 brunch 加上法文動詞字尾 er ,「Alors on va bruncher ! 我們去吃早午餐吧!」這是多適合週末的一句話呀! 體驗聖哲曼就要入境隨俗,跟著巴黎人在週末來這裡吃個懶洋洋的早午餐。
本文摘自《ONE DAY IN PARIS帶你慢遊巴黎》,時報出版
作者/巴黎迷首推人氣粉絲團 One Day In Paris 作者群,張淳絪、洪麗婷、賴怡秋、黃湘玲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