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省100萬電費! 清大「綠皮綠骨」引進室外自然風

我們想讓你知道…在這裡上課就不用常常吹冷氣了~~

▲李存敏館(綠色低碳能源教學研究大樓)。(圖/清大提供,下同)

記者蕭玗欣/台北報導

清華大學綠能大樓將於24日啟用,這棟被稱為「綠皮綠骨」的建築設計充分利用空間高度的概念,以風的動線串聯內外公共空間,在夏季時利用自然風對流減少冷氣之消耗量,將來在館中更會增加一個由工科系自行設計的節能管理系統,希望令工科館與綠能館每年省下約1百萬元的電費,內部的研究及實驗室也將開發下一世代的綠能技術,包括高效能電池、及利用太陽能來充電的無線充電器。

建築師張清華表示,綠能大樓強調低碳能源精神與永續開放意象,結合綠能研究、教學實驗與學生活動,「考量地球自轉與日照的方位,外層擴張網在東西向採用較高密度的設計」,白色擴張網兼具遮陽、通風與美觀,能有效減低日射熱輻射量,在不減損室內照度的情況下,可節省70%的空調能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白色擴張網兼具遮陽、通風與美觀,能有效減低日射熱輻射量,在不減損室內照度的情況下,可節省70%的空調能源。

由清華校友李偉德捐資逾新台幣一億元建造的「李存敏館(綠色低碳能源教學研究大樓)」,是清華在台建校一甲子以來,首棟以個人名義捐建的大樓,也創下歷屆清大校友以個人名義的最大筆捐款紀錄。

原科院長曾繁根說,綠能大樓主要提供原子科學院本部、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院學士班、以及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等單位共用,從事最先進太陽能、氫能與核能等低碳綠色能源的教學、研究、以及師生活動的空間。

這些先進研究包括,工科系半導體研究團隊與台積電合作開發下個世代10奈米低壓元件,將可使手機電池使用時間增加1倍以上;工科系太陽能研究團隊開發以太陽能為能源之無線充電系統,未來可攜式3C產品可隨時隨地利用太陽能充電;研發高效能重組式燃料電池,具有極高的能量密度,透過快速簡便的甲醇充填程序,即可提供行動裝置一天以上的電力,非常適合整合太陽能儲能系統。

李偉德為清大核子工程系第二屆校友,1969年畢業後即前往美國求學,1975年取得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核子工程博士學位。他畢業後,先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核能部門身居要職,再自行創業,從事建築開發等工作,2011年更以其在業界的卓越成就,獲頒清大「傑出校友」。

▲李存敏館三樓。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