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餘年拍攝紀錄片《老鷹想飛》 呼籲保育台灣土地環境

▲20餘年拍攝紀錄片「老鷹想飛」,呼籲保育台灣土地環境。(圖/新北市農業局提供/黃文欣攝)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黑鳶俗稱「老鷹」是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喜歡掠食小動物、撿拾動物屍體、肉塊,過去曾是台灣農田常見的猛禽,但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研究室推估,目前黑鳶的族群數可能只剩約300到500隻,列為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

梁皆得導演隨著有「老鷹先生」稱號的沈振中,從基隆外木山一帶耗費20餘年,拍攝了一部《老鷹想飛》生態紀錄片。紀錄片指出,沈振中本是一名生物老師,他在1992年初在基隆外木山遇見一群老鷹,看著牠們因獵捕和棲地破壞而凋零,感念之下遂於隔年辭去教職,並創立基隆市野鳥學會,全心投入黑鳶調查研究、保育及推廣的工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年來經長傳出有黑鳶中毒的事件。。(圖/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授權提供)

《老鷹想飛》除了讓民眾思考黑鳶數量減少的原因,以及台灣環境面臨的許多問題外,它更是一部描述沈振中先生與黑鳶之間親密情感的故事,希望觀眾能夠正視人類與台灣這片土地的依存關係,除了環境開發等因素,現行農法為避免作物遭受鳥食、蟲害,普遍有噴灑農藥的習慣,小型動物因農藥而亡,老鷹再啄食這些屍體,導致老鷹體內毒素累積、死亡,更是老鷹族群下降的一大肇因。

此外,台灣另一端的屏東,守護黑鳶的行動也如火如荼上演著,屏東科技大學研究人員2013年到鄉間紅豆田進行調查,發現在18公頃的田區內竟有超過3000隻鳥類屍體,經調查是因農民為避免農作遭受鳥襲,使用殺蟲劑「加保扶」,而黑鳶食用這些被毒殺的鳥類,勢必造成族群量下降。

▲農民為避免農作遭受鳥襲,使用殺蟲劑「加保扶」,而黑鳶食用這些被毒殺的鳥類,勢必造成族群量下降。。(圖/東森新聞)

屏東科技大學因此與相關單位合作,推動「黑鳶牌紅豆」,希望民眾購買生產過程中不施加農藥的友善耕作紅豆,雖然價格稍貴,但共同為保育黑鳶出一份心力。新北市政府農業局長李玟也表示,「現行推動有機農業及綠色保育標章等友善農法的驗證,都是為了讓農友在兼顧收成之餘,還能夠替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出一份心力。」

李玟也說,「近來也積極推動親子食農教育,也是為了讓民眾更加了解生活與自然、土地的關係,避免人類遇到像黑鳶一樣的窘境。」他鼓勵大家欣賞《老鷹想飛》這部影片,一起思考如何替自己、下一代保留美好的環境,而不是讓美好僅存於記憶和影片中。

▲野生黑鳶。(圖/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授權提供)

此外,農業局與台北市出去玩戶外生活分享協會合作,將在10月16日晚上7點邀請《老鷹想飛》紀錄片的導演梁皆得,在新北市綠色生活館舉辦《老鷹想飛的故事》專題演講,分享梁導拍攝紀錄片的點點滴滴。

對活動有興趣的民眾,請以E-mail(garywu@gate.sinica.edu.tw,請註明姓名、人數)報名;或洽詢,農業局林務科黃嘉文科長,電話:1999、2960-3456 分機3105 手機0921-073-005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