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對中國的價值在哪裡?

▲▼北韓旅遊。(圖/鄭淑琴提供)

劉佳 周晶晶

中朝關係漸行漸遠,朝鮮對中國的戰略意義正在減弱的觀點趨於流行。隨著中韓關係的發展,這一論點正在成為很多學者的共識。這種理論有三點支持:一是隨著中國軍事的發展,朝鮮作為中國戰略屏障的作用已經不存在;二是中韓關係正趨於成熟,中韓關係可以取代中朝同盟;三是中美合作的大背景使朝鮮半島不再充滿危險,而朝鮮則已經成為麻煩製造者,是中國的戰略包袱。

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觀察朝鮮半島的的角度卻有一定問題,如果放在東北亞利益格局的大背景下觀察,這些論點有巨大的局限。首先軍事現代化與保留一定的地理屏障並不矛盾,並不是說中國軍隊強大起來了,就隨便可以讓別人兵臨城下而無所懼怕,否則美國為何在世界各地設立軍事基地。地緣戰略在今天的世界依舊有效。至於中韓關係的發展可以取代中朝關係的想法,更是一廂情願。中韓關係的發展是有天然的局限,中韓關係再好,成不了盟國,韓美關係再差,不會分道揚鑣。韓美之間不斷強化的同盟始終是中國必須考慮的問題。在重大決定面前,韓國不可能棄美親中。而中韓關係被韓國所重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朝鮮的存在,韓國要爭取中國對它的支持;如果朝鮮消失,中韓關係會如何發展,值得觀察。

中國對朝鮮必須嚴厲管束,但不能輕易放棄,因為朝鮮的存在對中國有巨大的戰略意義。

首先,朝鮮具有發展經濟的潛質,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朝鮮的落後主要因為國內失敗的政策與落後的體制,但並不代表朝鮮不重要,相反朝鮮具有發展經濟的潛質,只要朝鮮的政策能夠修正,在未來東北亞的經濟版圖中,朝鮮將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朝鮮與中,俄,日,韓四國相鄰,中國經濟是世界第二,日本是世界第三,俄國為世界第五,韓國為世界第十。而朝鮮處於四大國的正中央,它是四大強國政治軍事與經濟勢力在東北亞交匯的地區。朝鮮曾為日本佔領,在日本佔據朝鮮期間,為了殖民中國,日本對朝鮮的開發非常注重與殖民東北的政策相銜接,以朝鮮的鐵路為例,朝鮮鐵路設備雖然不甚先進,但其路網與中國東北鐵路網路高度相連。從朝鮮境內通過羅津鐵路經圖門江和敦化,可以到達長春,與京哈鐵路相連。從朝鮮的南浦站通過鐵路可以到達吉林的集安市,再經梅河口、四平等地,可以延伸到內蒙地區。

另外,經羅津鐵路到達圖門江市後,可以通過鐵路直達牡丹江市,經牡丹江市可以一直通達佳木斯從而連通到松花江流域。朝鮮境內,日本在經營朝鮮期間,修建了京義線等鐵路幹線。從新義州到漢城如果經朝鮮只需要幾個小時就可到達。而朝鮮的南浦與元山是中國連通日本的最好港口,中國的貨物經元山運到日本比從大連青島運抵日本,成本大約節約三分之二。而如果從陸路將貨物運達韓國,成本只相當於海路的五分之一左右。

此外,俄羅斯向日本輸出石油,也需經過朝鮮。朝鮮的地理位置用一句話形容,叫做“背靠中俄,面向日韓”。朝鮮實際上是連通中俄與日韓的一座大陸橋,由於朝鮮的政策制約,這座橋目前是不通的,直接導到了朝鮮的落後與貧困,但這並不代表這座大陸橋沒有價值,中國有必要將這座大陸橋抓在自己的手中。

其次,朝鮮半島維持現狀是除韓國以外,所有大國共同的希望。朝鮮半島維持現狀符合中國的利益,俄羅斯也並不希望朝鮮併入美國的勢力範圍,美國則想利用朝鮮強化對韓國和日本的控制,所以朝鮮垮下去,至少是很快垮下去,並不是各方期待的。

第三,中韓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領土爭議,現在中韓不接壤,對於韓國的領土要求,中國可以不理睬,但如果朝鮮被吞掉,吉林的大部分及黑龍江的一部分地區都將成為爭議領土。清代對此曾有評價,朝鮮不安則東北不安,東北不安則京師擾動。明朝失東北而失天下,歷史教訓需要體察。另外,朝鮮族同胞對朝鮮有很高的認同,也有很深的感情。朝鮮與中國有較大的經濟發展差距,對東北邊疆自然無甚危險,但如果是一個人口近1億的強大繁榮的韓國與中國接壤,再加之中韓之間可能存在的領土糾紛等因素,很可能會影響到東北邊疆地區部分群眾特別是部分少數民族同胞的心態與民族認同。

中國正在經營南海,需要一個穩定的東北。如果朝鮮被吞掉,韓國成為一個與美國結盟的,人口近億的大韓國,東北大片領土成為中韓爭議地區,進而可能會影響邊疆地區的民眾心態。到了那時,中國哪裡還有精力南下?

朝鮮對中國依舊具有很大價值,中國要一心南下必先安定東北,要想安定東北必先安定朝鮮。朝鮮背靠中俄面向日韓,是東北亞地區重要的大陸橋,朝鮮的落後主要是政策造成,但並不代表朝鮮不是溝通中俄與日韓的橋樑,也不代表朝鮮這個地方沒有價值。如何打通這座橋是中國下一步要考慮的事,但首先中國必須將這個區域抓在自己的手中。不到萬不得已,不應輕易拱手讓人。

●作者劉佳,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周晶晶,北京朝陽外國語學校教師。本文為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ETtoday新聞雲》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