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後裔躲深山避禍! 蓋出「石頭世界」一住500年

記者蔡儀潔/河北報導

走進位於河北的于家石頭村,從街巷到樓閣,放眼望去皆是石頭,徬彿走進石頭世界。這座住著1600多口人的村落約9成都姓于,是明朝名臣于謙的後裔。談起住在石頭屋的體驗,在路邊乘涼的大爺向《東森新媒體ETtoday》介紹,房子很結實、冬暖夏涼,但現在已經搬離老宅,自己修建了一間現代化的房子。

▲▼ 河北,石頭村,于家村。(圖/記者蔡儀潔攝)

▲▼ 于家村村貌。(圖/記者蔡儀潔攝)

▲▼ 河北,石頭村,于家村。(圖/記者蔡儀潔攝)

于家石頭村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曾寫下「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明朝重臣于謙,在蒙冤而死後,他兒子于有道為躲避禍端,攜家眷秘密遷居曠野深山。

▲▼ 河北,石頭村,于家村。(圖/記者蔡儀潔攝)

▲于家村的一面石牆運用不同形狀石頭壘砌。(圖/記者蔡儀潔攝)

由於太行山「石多土少」,于家人遷入河北井陘後,用滿山石頭壘砌家園,繁衍生息,走過500年時代變遷,至今已延續到第24代,擁有逾1600口人。

第22代傳人于翠田表示,村裡講究的是「就地取材」,很多刻在石碑上的家規家訓至今還保存完好,是他們最寶貴的財產。

▲▼ 河北,石頭村,于家村。(圖/記者蔡儀潔攝)

▲清涼閣是于家村的標誌性建築,又名「神仙閣」。(圖/記者蔡儀潔攝)

整座于家村以東西為街,南北為巷,不通為胡同,建築體和街道院落,幾乎都適用石頭砌成,因此此地被形容為「一部用石頭書寫的村落史詩」。最具特色的建築為「清涼閣」,3層高的閣樓不打地基、不填輔料,從下到上由石塊壘砌而成。

一般情況下,石頭房主要分布於山區岩石多的地帶,較富裕的人家用整塊大的蓋房子,貧窮人家則用大小形狀不一的石頭拼成。石頭房的優點,在於夏季熱浪難穿透石牆,冬天能抵禦寒風,冬暖夏涼,且不怕火災堅固耐用;缺點則在於蓋房時間長、難度大,較難修理或修改。

▲▼ 河北,石頭村,于家村。(圖/記者蔡儀潔攝)

▲改建為農家樂的石頭屋。(圖/記者蔡儀潔攝)

隨著時代發展,如今許多于氏後人已經住進翻新的石頭屋內。一名在路邊乘涼的大爺受訪表示,他的房子屬於宅基地不能隨意買賣,花了數萬元人民幣進行重修,並裝上了現代的暖氣;子女都外出打工,家裡的數畝田產已轉租。

許多村民將自家石屋翻新為民宿,將傳統古村落打造為旅遊打卡地,其中一家四合院式的民宿提供農家菜和住宿,午間休息僅花費20元人民幣,過夜則收30元人民幣。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