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好野人!玉米濃湯:其實回得去,慾望少一點就行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瑞凡,聽到沒,努力一點,其實回得去…

文/李安君

七年前,我在台東知本採訪行程結束,要轉到永安村找吳玉萍(外號「玉米」,老公廖中勳,外號「濃湯」),我和台東知本的朋友有段對話:

「永安?那鳥不生蛋的地方,妳去幹嘛?」
「去採訪啊,聽說有不錯的民宿,風景很好。」
「我住知本這麼久,從沒想去那個地方耶,聽說非常無聊。」
「你沒去過怎麼知道?」
「大家都這麼說。」

▲台東鹿野的永安村不只有風景,還有很深刻的人文歷史,玉米濃湯回鄉十三年,全都慢慢找出來並寫成文字傳承。(圖/記者李安君攝)

很多人都說無聊的地方,我去了,那天是玉米的老公中勳(濃湯)開車來接我,採訪主題是「特色民宿」。這村子人不多,不管怎麼繞,看到的都是農田,不管怎麼繞,縱谷美景就一直在眼前。七年來,每年都去拜訪老朋友,平均一年兩次,每次都有新發現。最新的體會是:如果住一天,真的會覺得這裡無聊,住三天以上,應該想賴著不走。

我想,多數人都沒聽過永安村,但如果講台東鹿野鄉的「熱氣球嘉年華」活動,「喔!」應該都知道了;永安村就在鹿野鄉境內,曾獲選「台灣十大經典農村」。家家戶戶都是「口袋公園」,所謂口袋公園就是指隱藏各地方的小型綠地,住家的庭院當然最典型。當年村子裡的人告訴我,導演戴立忍曾帶女友桂綸鎂來這兒度假,散散步,隨便坐,到飛熱氣球和飛行傘的「高台」晃一晃。

▲這幾年「熱氣球嘉年華」活動辦得有聲有色(左)。永安村很多人家都把家裡打扮得很美,一戶人家就是一個口袋公園。

這裡有個沒有圍牆的學校叫「永安國小」,校園中有一棵大樹,全校學生僅88位,老師只要喊「螞蟻上樹」,小朋友統統跳到樹上乖乖聽講,這裡有一座木造階梯式「教學平台」,可供上課、解說、遊憩、睡午覺;旅人累了,坐下來喝口水,再脫下鞋子在旁邊生態河裡涼涼腳,再賞賞鳥與蝶類,說是學校,沒人會信。說是風景區,反而比較像。

▲沒有圍牆的「永安國小」有大樹、有生態溪,全部開放,遊客都可以體驗。(圖/小龍提供)

武陵綠色隧道」很美,位於舊台九線武陵段,在省道截彎取直之後,車流量減少,道路兩旁種滿了已有50歲的樟樹、木麻黃等,大樹形成一段數公里長的綠色隧道,知名導演吳念真曾在路段拍攝冷氣機廣告。每個月第二周的周末會有2626市集活動,全村都來響應,賣茶、賣粿、賣蔬果和工藝品,是全台風景最美的市集。

▲ 一二三跳,哎唷,小何按快門時機不對啦,沒關係,有拍到美麗的武陵綠色隧道就可以啦。(圖/小何提供)

綠色隧道一隅有輛卡娃伊的MINI奧斯汀行動咖啡車,前方好幾張大桌子,小何和小玲幾年前回到永安社區賣咖啡,來往人們與車輛總是被美景、咖啡香與可愛小車所吸引,連隔壁武陵村的布農族居民都聞香而來,不喝酒,改喝咖啡。騎鐵馬、駕重機,全都會停下來賞景休息。

 ▲小何小玲的Mini咖啡車位於武陵綠色隧道一隅,鐵馬族、重機族、年輕人、情侶、全家大小,統統愛。(圖/林志偉提供)

玉龍泉是永安村老朋友童年的戲水天堂,但荒廢20年,後來在全村齊力做生態復育,把荒溪打造成玉龍泉步道環境潔淨指標的水芥菜極為茂盛,雙色澤蟹、拉氏清溪蟹、拉都希氏赤蛙、黑蒙西氏小雨蛙等,不時在遊客眼前晃來跳去,野溪旁本是一條泥濘的路,但鋪上140個彩繪輪胎後,行人走在輪胎上腳不髒了,蛙、蟹也不會再被踩到,小朋友把這條路取名為「花輪步道」。有一年春天重遊,群蝶飛舞,眼花撩亂。

再過一年,附近多了一條「生日快樂生態廊道」。這條廊道正好有365石階,村民發揮創意,在每個石階上都用馬賽克貼出日期,我找到我的生日階,爬得氣喘吁吁,卻也開心。

永安村奇人異事很多,其中李世安最叫人好奇,可惜他不接受採訪,無緣見面。他在高中時代表參加世界木工比賽獲冠軍,北歐人真是嚇死了,台灣來的小子那麼厲害。十年前,永安村建設茶葉產銷班便委由他和設計師規畫;李世安相中北歐建築設計,並飛到芬蘭,用當地的紅松為木料,並以精密的技術裁切、編號,運到台灣一塊塊組裝,主體結構不用任何一根鐵釘,全採用木釘,部份樑柱使用鋼製螺絲加強,還精準克服了台灣地震頻仍的困難;以現在眼光看,這幢「芬蘭屋」建築依然炫,遑論當年有多轟動了。

▲「芬蘭屋」的主體結構完全沒有鐵釘,全採木釘,當年很轟動,現在來看依然厲害。(圖/記者李安君攝)

村子裡有另一位隱士叫陳蘭萍,蘭萍伯脾氣很怪,不過是廖中勳帶我去找他,他還願意對我微笑,我看著他年輕時的照片說:「原來蘭萍伯也曾是奶油小生!」終於逗得他大笑,願意跟我說說話,「全省有500多尊蔣公和經國先生的塑像都是我做的,其中基隆八斗子漁港的經國先生紀念銅像最高大,約11.2公尺,方良女士在世時,總會在經國先生的忌日和生日時特別去上香、沈思,陪先生說說話,後來我做了尊小型的塑像給她,安慰她的思夫之情。」

▲成立「仙人掌鄉土工作室」之後,廖中勳結合附近鄉鎮,分享觀光資源。今年就在龍田村辦了賞桐花的活動,真的好美。(圖/廖中勳提供)

民國76年,陳蘭萍定居台東鹿野鄉,87年建「東之美」民宿,他還闢了工作室,或雕塑或書法,早年最愛寫詩,抒發心情。「黑夜偷跑,跋涉千重關山, 渡越浩瀚的海洋,漂泊到這海島台灣,看不見家鄉一色,聽不到爹娘呼喚,腦海裡啊愁思迴蕩,伸脖觀望,現實非常,淚自心頭淌。」這是民國38年於基隆火車站寫下的句子。半世紀後,定居鹿野的陳蘭萍心境變了,「一杯老酒一壺茶,怡然自得是莊家,都蘭山似美人伴,楓葉飄舞花果香,鹿寮溪流淙淙響,東之美在山水鄉。」

我還拜訪過80多歲的宋伯伯,他是退伍老兵,協助東部開發工程後,便和另外280位同袍於1960年落腳永安村:「村子裡沒有雜貨店,每次那些光棍兒光是買個麵包就要步行1小時到隔壁鹿野村,來回就要2小時,我挺心疼,於是在偏遠的永安村裡開了間小雜貨,至今50年囉。」

小小的房舍,老舊的櫃子,還有用報紙包著糖果餅乾的販賣方式,「老宋的百貨公司」裡裡外外都沒變,唯一改變的是那200多位袍澤多數已「回家」了。 浙江籍的宋伯伯話不多,臉上布滿風霜,非常慈祥,他是台灣近代發展的見證人。

寫了這麼多人、事、地、物,都是這對夫妻帶我去認識的,知道這對叫「玉米濃湯」的夫妻返鄉做些什麼事了嗎?其實很複雜,但用一句話說就是「社區營造」。他們唸的是台北世新廣播電視科,先到玉米的故鄉台南待了幾年,廖中勳一年回台東一次,看到家鄉沒落,環境惡劣,青年不回家,心裡很難過,感覺對不起故鄉,30歲那一年硬是帶著妻小回家。

說「硬」是有原因,「鄉下人心思簡單,父母覺得供我在台北唸了一堆書,就是要我做點事,不懂我幹嘛回來,但我就是想家愛家才要回家啊,而且我希望孩子不要離大自然太遠,心思才會純淨,在大自然中長大的孩子開朗活潑,抗壓性總是比較好。」

▲中勳說,要讓村民動起來最大的關鍵是要鼓勵「全家一起來」,這兩位小朋友就是環保小尖兵,有使命在身喔:撿垃圾,村子才會乾淨。(圖/廖中勳提供)

玉米與濃湯,都才滿30歲,存款幾乎是零,就這樣帶著一卡皮箱、兩個女兒回台東。

「當時就這樣回家?沒想過要做什麼?不怕嗎?」他們的回答很簡單:「就什麼都不怕,什麼都能做!回到家就知道要做什麼了!」中勳說,兩人唸的是傳播,有基本的謀生能力,「了解自己很重要,我知道我們沒問題。」

不少人形容他們傻傻回家,其實並不對,玉米濃湯到處上課,各地社區營造的課,林務局的課,講生態維護,講農村再造,各種演講,各類話題,他們統統參與、乖乖坐在台下做筆記,沒上課的日子就到處帶團賺錢,玉米懷老三到第六個月時,還到綠島帶團,預產期前兩天仍在上課,在我看來,他們一直是在「準備好」的狀態…

▲玉米濃湯(右二、三)30歲左右回家鄉至今13年,那時年輕人不多,現在則是愈來愈多人投 入、回鄉,不孤單了。(圖/廖中勳提供)

十九世紀奧地利詩人Peter Altenberg 的經典名言:如果我不在家,就是在咖啡館,如果不是在咖啡館,就是在往咖啡館的路上。

廖中勳對自己的描寫則是:如果我不在家,就是在教室,如果不在教室,就是在往上課、帶團的路上。

從青年到壯年,回鄉13年來,他們做的事很雜、很多,「我從來沒有固定薪水,賺多一點,就奢侈一些,賺少,那正常,從未想當好野人。最謝謝的是村民總是齊心讓社區更好,遊客變多,每個月還有全村打掃日,還發行社區報、成立鹿寮解說服務隊、社區巡守隊、小小環保尖兵,還編印兩本村史、發展福鹿茶產業、辦理百場社區活動、社區巡守隊、推動社區綠美化等。

七年前到永安村,村民不多,青年更少,現在,好多中壯年的黝黑面孔…,簡單生活就是幸福!


年輕人待業率高  阿基師:快變乞丐還挑食

當8年法國傭兵 謝秉希存千萬巴黎置產成包租公

捨百萬年薪! 半導體新貴返鄉改行當「知識農夫」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