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中心/綜合報導
上海知名的「南翔小籠製作技藝」8月13日入選大陸文化部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古猗園南翔小籠饅頭的製作技藝從1871年誕生至今已有143年歷史,其餡料配製秘方和製作技藝由師徒六代人傳承至今,位於老城隍廟的總店每天都出現排隊人潮。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南翔饅頭店,創建於1900年,總店位於上海老城廂內、上海城隍廟九曲橋邊,靠近豫園,其中以小籠包最為著名。南翔小籠包以皮薄餡大為特色,內含鹵汁,配以薑絲,用來佐餐的食醋也經過特殊加工,根據專家考證,南翔小籠的製作技藝源自清代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
南翔小籠饅頭製作技藝講究薪火相傳。140多年來,總共傳了六代,其中上海古猗園小籠餐廳李建鋼在1997年成為該技藝的第六代傳人。李建鋼介紹說,南翔小籠美味的關鍵是秘制的餡料。它的餡料以豬腿肉為主,手工剁成,不用味精,用雞湯煮肉皮取凍拌入。同時,灑入少量碾碎的芝麻,以取其香。如果挑開小籠包的面皮,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味誘人的肉餡。所以吃的時候也有個名堂,叫「一口開天窗,二口喝湯,三口吃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城隍廟-九曲橋-南翔饅頭店(圖/翻拍自維基百科)
南翔小籠製作技藝入選國家非遺,這一技術的後續人才也更有動力。據瞭解,李建鋼在2000年制定了南翔小籠的製作標準和規範,並在2012年成立李建鋼工作室、在2013年於上海大眾工業學校開設學習班,為南翔小籠饅頭製作技藝儲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