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食癮,拾影
傍晚是一天最奇妙的時刻,那時的天空,也許能同時看見太陽與月亮,那時的街道,被夕陽西曬成金黃色的大道,像是擁有魔法一般,也許在下個轉角就走進另一條平行時空,或是路過亮起燈籠的門口,才發現裏頭是小時候熟悉的柑仔店,有著奶奶的味道。
位於景美三福街口,有一座在現代看來十分顯眼的懷舊老宅:土角厝懷舊小吃店,在傍晚時就點起門前的兩盞大紅燈籠,經過門口還能看見裏頭的老闆正忙進忙出的待客準備。記得第一次路過發現土角厝是在週末夜,店裡正是高朋滿座,乾杯、大快朵頤的笑聲傳出街巷,好不熱鬧,讓人不被吸引都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走進土角厝,就像步入時光隧道,眼前所能見到的一切,約莫都是好多年前的生活,與上一代的記憶。「是伊能靜的歌,落入凡間的精靈」聽著背景音樂便哼哼唱起歌來的家人,說著那時候的玉女時代、台灣偶像,正好我們坐的位子,身旁牆上便擺滿了復古黑膠唱片,看著那些熟悉的歌星與陌生的歌名,原來,那些都是爸媽們也曾瘋狂過的青春年少。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直覺得自己生在一個剛剛好的時代,正好是在新與舊的銜接點。小時候看得是錄影帶,後來常常把VCD與DVD搞混,收藏一大堆CD唱片,卻在國中的時候開始只聽MP3,然而,這些名詞對我們而言不陌生,卻都已是好遙遠的記憶了,回想起來才發現,原來我們的童年,好像已經成為上一個時代的事情。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土角厝用餐的時候,對於播送的老歌雖沒有太多印象,但九零後出生的我,則是對店裡的這一間柑仔店產生共鳴。是在小學之前,每次回親戚家,奶奶總會給我幾個零錢,讓我和其他孩子們一起去巷口的柑仔店買零食和飲料。腦海裡的柑仔店,就像是土角厝裡的那樣,在櫃子上放著滿滿的東西,讓當時的我看得目不轉睛。
來到土角厝,這裡明明是一間台式餐廳,卻像是進行了一趟懷舊文化巡禮。慶幸才剛開始營業的時間,客人還不算多,於是我們在店裡東逛西逛著,才發現除了放牛班,還有一間包廂,是可以容納十多人的訓導處,轉個彎,卻又突然走到景美大戲院,連結著廁所與另一個用餐空間。然而,坐在戲院佈景旁的戶外座位也是特別有韻味,只可惜夏天實在太熱了,露天雅座只得留到台灣的冬天吧。
不知是不是因為近日地震頻頻,當天店裡竟送進一條近三米高的地震魚,老闆立刻興奮地叫著我們出來迎接、拍照。
土角厝的招牌料理,便是這份古早味現烤桶仔雞,在電話預訂時,店家便會詢問是否需要訂購,若是現場點的話,便須等候一個小時的時間。一整隻桶仔雞,適合三到四人一同分享,香脆且不油膩的外皮、儘管是胸肉也相當軟嫩的雞肉,搭配著帶有芥末嗆香的胡椒鹽,或是滿滿精華的雞湯,都十分過癮好吃。
在台式熱炒店,這兩盤會是我心目中的必點菜單,缺一不可。土角厝的蚵仔酥不僅份量多,蚵仔也算飽滿大顆,吃來令人有滿足感,不過更令我意外的是嫩煎豬肝的份量,比起以往在熱炒店吃到的煎豬肝,不僅是多,還較大片。豬肝則是彈嫩且越嚼越香,配上芝麻與特調醬汁,一口豬肝、一口白飯,完全停不下來。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愛上料理中出現鹹蛋的滋味。原先想點金沙苦瓜或蘆筍,卻在最後被菜單上的金沙軟絲仔給吸引,香鹹與鮮味的搭配,卻是意外契合,咀嚼著軟絲時在嘴裡迸發著鹹蛋與蔥花的氣息,實在誘人。
洋蔥與大蔥段結合的蔥爆香,搭上炒牛柳是很合適、且下飯的搭配,只不過與其他道菜相比之下,這盤牛柳顯得較為平凡,口味不錯,但是記憶點不深刻。
幾乎沒有魚刺的紅燒土魠魚,對於喜歡吃魚卻又懶得挑刺的人們,是最貼心的選擇。經過紅燒料理,讓滿滿的蔥香、醬香與滷製香氣佈滿於魚肉之間,這盤土魠魚乍看相當家常一般,卻擁有讓人意猶未盡的滋味,相當好吃。
最後,以一盤清炒蔬菜結束整桌的大魚大肉,搭著蒜末快炒的青菜,倒也有些下飯。
乾完這杯,大家紛紛起身離座,帶著飽足的心情與胃口,準備歸途,才發現店外天色已黑,身旁卻仍有好幾桌正開始歡欣的客人,也和我們一樣,隨著旋律哼歌,四處張望,用興奮與驚喜的眼神看著土角厝里的每一處角落,像是在夜幕降臨時,讓自己回到了記憶裡的年輕歲月;回到兒時的柑仔店,如今不買零食,我們在這裡吃的是一桌熱鬧。《未成年請勿飲酒,酒後請勿開車》
土角厝懷舊小吃店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三福街2-1號
電話:0229339699
營業時間:11:30~13:30、17:00~00:30(週一中午不營業)
食癮,拾影
穿梭於繁忙卻活得慢悠的台北人。喜歡挖掘藏匿在城市裡、巷弄中、家門旁的秘密美食,熱愛探索擁有故事的角落。
部落格、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