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4大當代廚房格局 打造令人怦然心動的料理伴侶

圖、文/摘自《廚房的究極》

隨著生活型態改變,住居環境的不同,廚房正在演進,從基本的一字型、L型到複雜的ㄇ字型與中島型,何者才是你的料理伴侶?

1.一字型
廚具是長期使用的設備,一套廚具陪伴人的時間長達10~20年,它既不隨流行趨勢起舞,也沒有春夏秋冬的變化;然而,人們在上一次的消費行為跟下一次的消費行為當中,卻可以明顯感受到生活的改變。

過去烹調行為是從食材到成品,隨著食品加工技術提升,現代人烹飪行為被簡略為從半成品到成品,工作動線也大幅精簡,當代廚具打破了傳統三角動線理論,設計自由度也就大開。

早年低矮狹小的廚房不再當道,開放明亮的大廚房深受喜愛,從每一年新發表的廚具產品中,可嗅聞到此番轉變趨勢。人類對於家庭生活愈來愈注重,廚房的角色也愈趨重要,而了解自家的廚房配置,從中具象化究極廚房的模樣,將決定夢想廚房的完成度,也將是提升生活的第一步。

一字型廚具的出現,通常是受限空間與動線的緣故,例如在陽臺出入口的走道型廚房,空間條件雖然在先天上決定了廚房的樣式,但若捨得大破大立,敲掉一堵牆、放棄一些雜物、念頭轉一個彎,那就有可能發現創新的契機。

一字型廚具顧名思義,就是水槽、工作檯、爐火同在一條線性上,一字型廚具最能表現水火工作流程的邏輯性。在美學優先的義大利,爐子始終在檯面的正中間,水槽與工作檯則分述左右,但台灣傳統廚具觀念總是教育大家,一字型廚具必須是「水槽─工作檯─爐子」的排列,理由是食材從水槽洗滌後,在工作檯上處理,然後再到爐子烹煮。這邏輯乍聽頗有道理,但按照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超市買來的食材大多已前置處理,有的打開包裝就能烹煮,因此這個成規還有必要固守嗎?爐子與水槽相親相愛,烹調完畢直接洗滌,不必端著熱燙重鍋跑過廚房找水,也是另一種思維。

要設計出漂亮的一字型廚具,最要把握的關鍵是「留白」,整體呈現扁平的比例最為耐看。然而,台灣廚具觀念對於「吊櫃」的設計有很大的迷思,理由是為了增加更多收納空間。吊櫃的出現原是為了輔助收納,用來收放較輕巧的杯壺,但在台灣卻不知不覺被各式各樣的雜物塞滿,既不好收又不好取。

廚房收納不一定得「向上發展」,巧用檯面與走道深度配比,例如將120公分的走道縮小成為90公分,就能為廚房多爭取一座深度30公分收納壁櫃,比起將物品堆高到天花板,拿取就手也更加方便。至於留白的部分可以做什麼?也許垂墜一兩盞美麗的吊燈,洗碗時那燦然明亮的光影,肩頸壓力頓時消散;抑或展示心愛的鍋具器皿,讓廚房裡充滿令人嘴角不禁上揚的一隅,都是讓尋常日子更加有滋有味的選擇。

在進行廚具規劃設計時,只有當使用者認清「想要」與「需要」的不同,空間的餘裕才會出現,而適度的留白,不僅有助身心呼吸,也展現出擁有無限可能的生活態度。

Tips:廚具的「上」跟「下」不一定要對稱設計,廚具設計可考慮減少吊櫃的使用,保留輕巧杯具類的收納。

2.L型
何謂L型廚具?許多人以為櫥櫃排成L狀的,就叫L型廚具;但L型廚具的定義不應只是取決於排列形式,它將一字型廚具的功能延展出去,意味著圍塑出人與人可交錯共享的流動場域,擴大了對於廚房的想像空間。

許多人在設計L型廚具時,多是將廚櫃沿著牆壁擺,而人們永遠都是背對空間埋頭苦煮。其實,L型廚具的設計可以很跳脫,只要離開牆壁、轉個方向,意外能架構出有趣的場域。所謂L型指的是檯面,底下的下櫃、上方的吊櫃,不一定要跟著設計成L型。L型廚具應該以「圍塑」的概念視之。舉例來說,若是將工作檯延伸一邊的下櫃取消,那麼廚具就可兼具餐桌或是吧檯功能,廚具是不是就變得迷人許多?

L型廚具最大的設計挑戰在於廚櫃的直角重疊處,尤其是同材質銜接之處,會因檯面紋理方向不同,而有明顯的交接痕跡產生,所以檯面材質選擇更要用心;另一種方式,與其欲蓋彌彰,不如就大膽跳脫吧!將兩塊檯面選用不同材質,或是採高低落差設計,兩個方向垂直相交的檯面可以擁有不同的功能,而原本想掩飾的交接處,反倒在異材質的刻意凸顯下,為廚具增添了活潑感。

市面上常聽到「小怪獸」、「蝴蝶轉盤」等特殊五金零件,就是針對轉角櫃設計開發的產品。這些五金看來很炫,實際上也有助於拿取,但受限於收納方式,通常只能利用廚櫃空間的70%左右,是否非使用不可,就見仁見智了。針對轉角櫃,SANTOS的交叉層板轉角櫃,以簡單有效率的收納方式,擄獲不少媽媽與收納達人的心,也是很好的選擇。

TIPS:檯面的材質與高低差有許多創意巧思可玩,能為廚房變化出許多風格。

3.ㄇ字型
走進廚具展示中心,ㄇ字型廚具那充足的工作檯面,往往令人眼睛一亮。這簡直就是為料理而生的夢想舞臺!可是,展示歸展示,當真正的生活進入廚房之後,極其瑣碎的料理道具與小家電,往往暴露了設計的缺點。ㄇ字型廚具乍看擁有強大的收納功能,倘若設計不良,卻經常落入空間愈大愈沒地方放東西的窘境。

完美的ㄇ字型廚具該怎麼設計?除了不要落入「面壁思過」的刻板思考,最重要是思考怎麼用廚具來服務人。例如,人在使用廚具時,花費最多時間的往往不在烹調,而是在準備及清洗善後。設計ㄇ字型廚具時,建議將水槽移出來面對空間,這不僅有利水槽服務吧檯,也讓廚房從自閉變得開放,讓人與人的相處更融洽。

多數人追求廚房簡潔俐落的形象,小家電是廚房的好幫手,然而烤麵包機或咖啡機這類常用小家電,因為使用頻率高,拿出來就懶得收回去,久之成了流理檯上的固定風景。所以,小家電最好是設計在靠牆的檯面,視覺衝擊較小,常態擺放也不礙眼,設計成可活動的迷你飲料吧或早餐檯,可大大提升實用度。

L型廚具的Double就是ㄇ字型廚具,顧名思義,ㄇ字型廚具有著與L型廚具類似的特質,兩處轉角櫃自然是設計的重點,但空間獨立特質卻更強。設計廚具轉角櫃時,人們往往落入迷思,將「收納」與「五金」畫上等號,其實,轉角櫃的收納設計也有不需要五金的方法,舉例來說,轉角櫃可以將雙向層板做錯層交叉,這樣一來轉角櫃就有不同高度的層櫃,可以放得下較高的湯鍋,寬扁的平底鍋或是醬料瓶罐、廚房紙巾等什物也能適得其所,最重要是每一分空間都能被運用,發揮櫃體100%收納實力。

倘若轉角櫃的開門角度不足,又何必執著於在內側使用,不如就將轉角對外開放,給公共空間使用,變成收藏品展示櫃、食譜書櫃,有何不可呢?

Tips:一字型或L型廚具最常面臨的問題,就是小家電無處可放,此時ㄇ字型廚具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寬裕的檯面長度可以專闢一區來放置小家電。

4.中島型
中島型廚具是許多人的夢想,若非對廚房有著特別執著,一般人很少會捨得在廚房下如此多的坪數。常見中島型廚具的迷思,就是為了中島而中島,勉強在不足的空間裡加進一座小小的中島,但這充其量只能算是個工作桌,並不是真正的中島。

中島不只是一張桌子,它的定義相當明確,若沒有「分享」的概念,就不足以構成中島。因此,中島至少必須具備水槽或爐火之一的功能,或是輔助性的電爐、吧檯水槽或小單槽,在國外也有將廚房主題直接放在中島上的。在「容許多人共同料理(Cooking Together)」條件下的中島,為生活帶來更多樂趣。

為了符合使用機能,中島桌的長度建議要180公分,寬度最好在80∼120公分。中島桌的檯面寬度也有設計成60公分,但檯面深度太小的話,使用起來不踏實,會有東西老是要掉落的感覺。而中島桌的四周還必須考慮到走道寬度,必須預留90∼105公分的動線通道,若要讓中島桌附屬座位,則要預留到105公分以上。

倘若空間不足以擁有完整中島,還有一個概念叫「半島」,可做折衷設計。半島,顧名思義就是中島的一側與廚具相連,形制很像L型廚具,但半島仍然具備Cooking Together的功能。在設計上,中島桌若是主要工作區的話,通常建議下方安置洗碗機,而烤箱建議嵌在背面的電器櫃。當然,中島桌也可以視喜好興趣加入紅酒櫃等設計。

中島型廚具的魅力在於可以分享料理時光,這個功能是獨一無二的,也是任何空間所無法取代的。甚至,有些不易溝通的親子問題,當身處在這樣的柔性空間裡,開口就變得容易許多。人因為分享食物而更靠近,這句話也闡述了中島廚房的真諦。

★本篇未完,其圖文經寫樂文化同意,摘自2017年出版《廚房的究極》。
★本書透過絕美廚房的圖像及主人故事,開闊了更多關於廚房這個重要空間的想像。編著者許宏榮從實務經驗出發,深入探究廚房設計的基本元素與組成物件,並以多年第一線工作積累之經驗,回答讀者心中關於廚房規劃的各種疑問。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